二维码
微信关注刘伟丽医生方便随时提问

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表现有哪些

2021-01-24 55人阅读
头像
刘伟丽
感染科
副主任医师
山西省109医院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作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是由一种汉坦病毒属中的各型病毒引起的,一般由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流行性出血热主要是病毒侵犯人体,引起全身的小血管,以及毛细血管的广泛性的损害,临床上常常伴随的症状有:发热、休克、充血和出血、以及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典型病例一般分为五期,各期的临床表现如下:

     (一)发热期:

       发热:大多数发病急,体温多在39到40度,一般发烧持续3到7天左右,少数的病例可以持续10天。

      全身的中毒症状:典型病例一般表现为头痛,眼眶痛,腰痛,也就是临床上叫的“三痛”。

      毛细血管以及肾脏的损害:皮肤充血,表现呈酒醉貌;少数病例可以出现鼻部的出血、尿血、便血等等。

     (二)休克期:

       该期一般发生于病程5日左右。休克期持续时间一般短,一般为2天左右。一般表现为:颜面苍白、四肢厥冷、小便量少等等。

     (三)少尿期:

       该期一般发生在病程5到8天间,持续2到5天。少尿期表现为:厌食、头晕、嗜睡等等,严重的病例可以出现视物不清、脑水肿等等。

    (四)多尿期:

      一般发生在病程11天左右,持续时间不等,有的1天,有的数月。该期表现为多尿。

    (五)恢复期:

      处于恢复期的患者,精神、以及食欲开始逐渐恢复,身体不适逐渐消失。

     流行性出血热经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完全可以治愈,病死率一般3%到5%之间。

快速问医生
一对一咨询。每日限量200个,今日还剩余154个。(每人仅限一次)
去提问
相关推荐
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表现
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概括起来就是发热、低血压休克、少尿、多尿以及恢复期不同的临床症状和特点。具体就是发热期,一般是两到三天,体温达38°C到40°C,头疼、腰疼、眼眶痛,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已经全身关节疼痛,甚至出血如口腔黏膜、胸背部等等部位出血点。低血压休克期一般是发病期第四道六天,出血血压降低,进一步出血休克。少尿就是尿量少于400ml/天,一般同休克期同时出现 接着就是多尿期,尿量增多达4到6千ml/日,一般持续一到两周左右。然后进入恢复期。
头像
三甲
王志宁
感染科
主任医师
巴彦淖尔市医院
话题
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表现有哪些
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主要就是以发热最为明显,伴随有“三红”,也就是睑结膜,颜面部,颈部充血发红。“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部分皮肤粘膜可见出血点。可以出现血尿,小便的改变。病情严重者可以出现低血压休克,肾功能衰竭。
头像
三甲
郑时武
感染科
主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话题
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表现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鼠类传播的疾病。主要是汉坦病毒感染引起。我国是流行性出血热的重灾区。患者感染后病情一般较重。一般多见于农村,城市少见。那么感染后它都有什么表现呢,下面咱们来说一说。出血热的典型病例可表现为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三大主症。流行性出血热主要临床表现可分为五期,分别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1、发热期:主要表现可以总结为“三红三痛”,面、颈、胸皮肤充血颜面潮红,为三红。头痛、腰痛、眼眶痛为三痛。发热时间越长,病情也就越重。但是发热一般在3-7天,很少有超过7天。2、低血压休克期:一般出现在发热后期或热退后,病人血压反而下降,一般可持续1-3天,组织灌注不足,可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冷脑供血不足可出现脑水肿。肾供血不足可出现肾衰竭。3、少尿期:此期患者尿量明显减少,主要表现为水和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尿毒症。因为水钠储留严重可致肺水肿、脑水肿。此期多可出现DIC,造成血小板减少,从而加重出血风险。4、多尿期:患者尿量逐渐恢复正常,甚至会增多,少数病人甚至会每日多达15000ml.此期水电解质如果补充不足或继发感染会危机生命。5、恢复期:尿量逐渐恢复正常,食欲精神逐渐恢复,但是体力仍需1-3月才能逐渐恢复。    流行性出血热治疗要以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三早一就”为治疗原则。早期识别出血热有利于疾病的治疗,病人的恢复。现阶段对于出血热的治疗已经很成熟,随着透析技术的使用,病死率已很低。
头像
三甲
黄之品
感染科
医师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话题
流行性出血热主要临床表现为
典型病例中,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发热期除发热外,主要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有头痛、腰痛、眼眶痛,称为三痛。低血压休克期一般发生在第四到第六天的病程,最迟者8到9天出现,多数患者在发热末期或热退同时出现血压下降,少数热退后,轻型患者可发生低血压休克期。低血压休克期持续短者数小时,长则可达六天以上。少尿期继发低血压休克及而出现。一般发生于第五到第八天,持续时间短一天,长则可达十天多尿期,此期为新生的血管吸收功能尚未完善。恢复期经多尿期后,尿量逐步恢复到2000毫升以下。
头像
三甲
王燕燕
感染科
主治医师
南昌市第三医院
话题
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临床表现
流行性出血热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发热、全身肌肉酸痛、头痛、腰痛、眼眶痛,还可以出现颜面潮红,颈部、胸部等部位潮红,有的会出现消化系统症状,表现为食欲下降、恶心、厌油,还可以出现充血、出血、低血压、休克、少尿等临床症状,往往会出现肝功能、肾功能等异常。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血小板明显下降,可能会出现各个脏器的出血,比如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严重的会存在颅脑出血,所以要积极的治疗,遵循早期治疗的原则。
头像
三甲
黄津
感染科
主治医师
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
话题
流行性出血热主要临床表现为
典型病例中,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发热期除发热外,主要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有头痛、腰痛、眼眶痛,称为三痛。低血压休克期一般发生在第四到第六天的病程,最迟者8到9天出现,多数患者在发热末期或热退同时出现血压下降,少数热退后,轻型患者可发生低血压休克期。低血压休克期持续短者数小时,长则可达六天以上。少尿期继发低血压休克及而出现。一般发生于第五到第八天,持续时间短一天,长则可达十天多尿期,此期为新生的血管吸收功能尚未完善。恢复期经多尿期后,尿量逐步恢复到2000毫升以下。
头像
三甲
王彦丽
感染科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话题
流行性出血热会传染吗
流行性出血热会传染的,但是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作为传染源,临床意义不是太大。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属的各型病毒所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主要以发热,低血压休克,充血,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广泛流行于欧亚等国家,其中我国为高发区。相关数据表明,大约有100多种动物可以感染汉坦病毒,主要宿主动物是龃齿类动物,在我国以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林区则以大林姬鼠为主。由于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在疾病的早期,血液以及尿液当中可以分离到病毒,接触以后可以导致临床发病,但是发生率是比较少的,所以患者不是主要的传染源。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比较多,首先见于呼吸道传播,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可以污染空气,形成气溶胶,通过呼吸道而感染。另外消化道途径传播,进食被鼠类排泄物所污染的食物,可以造成呼吸道途径传播。被鼠类咬伤或者破损伤口接触到鼠类的排泄物也可以导致感染。母婴垂直传播也是临床传播途径。有相关的报道可以通过一些虫媒传播,造成流行性出血热。由于流行性出血热为传染性疾病,要做好相关疾病的预防,注意监测疫区的变化,防鼠灭鼠,同时做好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目前已经有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应用于临床,可以起到比较好的保护效果。
头像
三甲
戚敬虎
感染科
副主任医师
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
话题
流行性出血热会人传染人吗
流行性出血热一般不会人传染人。 由于出血热患者早期的血液和尿液中携带病毒,虽然有接触后发病的个别病例报告,但是人不是主要的传染源,流行性出血热又称为肾综合症出血热,由汉坦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以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防鼠灭鼠,做好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接种疫苗可以有效的预防该病,接种出血热疫苗一般能够保护一年,接种后约90%能产生中和抗体,但持续3至6个月后明显下降,一年后需要加强注射。
头像
三甲
费秀昆
感染科
主治医师
枣庄市妇幼保健院
话题
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出血、休克和肾损害为主,典型病例表现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头像
三甲
王鹏程
感染科
主治医师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话题
流行性出血热传播途径
流行性出血热,又叫做肾综合症出血热。主要是人接触了带有病毒的宿主动物或者排泄物感染。也可能会通过呼吸道的途径而感染。一般来讲是感染潜伏期一般十天左右。老鼠的唾液,尿液分别之中可能会有这种病毒。其中尿的时间可能会更长一些。带有病毒的排泄物,用气入腔的方式,通过呼吸道传染给人体,造成人体感染这种疾病。也可能会通过消化道途径进行感染,比如说吃了被排泄物,污染过的水或者食物,或者通过破损的口腔粘膜进入人体之内。还可能会通过与动物的接触进行传播,所以说临床需要注意。
头像
三甲
邹霁
感染科
主治医师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
话题
头像
刘伟丽
感染科
副主任医师
已认证
山西省109医院
向TA咨询 (立享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