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微信关注滕克禹医生方便随时提问

原发性共同性内斜视是怎么引起的

2021-01-24 1896人阅读
头像
滕克禹
眼科
副主任医师
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

原发性共同性内斜视是指眼肌本身及其神经支配均无器质性病变而发生的眼位向鼻侧偏斜者,是斜视中最常见类型,并且多发生于婴幼儿时期,不能及早诊断治疗,容易引起弱视,使患者视力低下立体视功能丧失,严重的危害视功能。

原发性共同性内斜视表现眼位处于偏向鼻侧,而眼球向各方向运动不受限,向各个方向注视时,患眼斜视度数不变,即第二斜视角等于第一斜视角。

原发性共同性内斜视病因病机复杂,最常见原因是在婴幼儿时期建立双眼单视的条件反射时,由于感觉或者是运动性障碍,妨碍了双眼单视功能的形成。感觉障碍主要是在双眼单视形成以前患有影响视功能的眼病,如屈光不正、屈光介质混浊、眼底黄斑病变等,双眼成像清晰度差别,大脑不能融合,使模糊成像眼抑制而表现内斜视。运动性障碍与先天性双眼肌力不平衡、肌肉止点偏离正常位置、支配眼外肌的神经传导障碍等,使双眼不能协调同步运动而引起内斜视。原发性共同性内斜视,与眼睛调节集合作用也密切相关。婴幼儿时期眼睛呈现远视状态,过度的调节伴随过度的集合,可以引起内斜视发生。

原发性共同性内斜视,发病原因复杂,明确病因诊断利于选择适宜方法治疗,治疗时需要根据不同的病因,根据病情决定、选择适宜方法,强调个性化治疗方案。

快速问医生
一对一咨询。每日限量200个,今日还剩余150个。(每人仅限一次)
去提问
头像
滕克禹
眼科
副主任医师
已认证
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
向TA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