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问医生
一对一咨询。每日限量200个,今日还剩余72个。(每人仅限一次)
去提问
脑出血恢复期吃什么好
脑出血恢复期相关营养补充对身体康复有极其重要作用,在临床就诊和线上问答中好多患者及家属询问有关营养问题,现就结合相关知识及个人经验给予详细解答。大体分为两大类人群,第一类,合并有基础疾病的。第二类,没有基础疾病的。第一类人群也是我重点介绍的,基础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1.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脑出血恢复期,首先一定要按时吃降压药,这是保证血压平稳的基础条件。其次,每日饮食要低盐,日常生活含盐量过高就会增加血压及肾脏负担。最后,患者要保证一日三餐基本能量外,适当添加膳食纤维及优质蛋白,同时保证每日适当水果,在此特别强调一下很多患者及家属咨询××保健品,本人不建议吃保健品及个别中药材。2.糖尿病患者,要根据具体血糖高低进行饮食搭配,总的原则就是糖尿病饮食,每日限糖、低盐、低脂及适当限量优质蛋白。水果一定要限制含糖量高的,建议以萝卜西红柿替代水果。米饭、馒头都要限量,多食蔬菜替代米饭馒头,也可以进食粗粮食品,瘦肉要限制量。3.合并有高血脂患者,这类人一般年龄偏大,切多有几种合并症,例如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或糖尿病,这类人要严格低盐、低脂饮食,动物内脏及肥肉之类的一定要限制,可以适当进食瘦肉保证蛋白质。第二类人群是脑出血具体原因不明的,血压、血糖及血脂均在正常范围。这类病人恢复期除正常饮食以外,可以补充优质蛋白质,如牛肉、牛奶之类,多进食水果及膳食纤维。好多人问为什么要多吃含膳食纤维多的食物?因为它能促进肠蠕动减少便秘,事实上便秘对脑出血非常不利!大家一定要重视!
头像
三甲
柏明涛
神经外科
医师
日照市人民医院
话题
脑出血发烧怎么回事
脑出血后好多患者会合并有发烧,根据本人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患者以及平台上多次家属的咨询,现就关于脑出血后患者发烧相关问题做以详细解答。首先,患者发生脑出血后通常会伴有意识不清或者昏迷。而大多数脑出血患者发病基本都是在睡中或者是凌晨或者是饱餐之后出现的。这个时候患者突然失去意识,并出现颅内压急剧增高引起剧烈恶心呕吐,患者此时没有自主咳嗽反射,通常会出现大量的误吸。在临床中经常看到好多患者来的时候口周及身上都是呕吐物,如果此时用听诊器听诊肺音可明确大量误吸物进入肺内。这是一个造成临床误吸性肺炎的重要原因。也是神经科常见的脑出血合并症。所以说误吸性肺炎是导致脑出血发烧重要原因之一。其次,脑出血的发生会引起机体强烈的应急反应,这时候机体也会分泌相应的应激应答,多种炎症因子参与其中也会引起患者发烧,但这种发烧通常在38.5以下。如果说是脑出血破坏下丘脑功能,可引起下丘脑功能紊乱导致高热。脑出血后电解质水平紊乱,例如高钠血症也会引起高热反应。最后,导管相关性感染。1.脑出血患者住院期间通常需要留置到尿,导尿管是外源性异物植入,导尿管留置时间越长感染发生率越高。2.有的患者入院后需要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或者是PICC之类的输液管道,这些管道直接与血管相通,血液是良好的细菌培养基,所以这类导管依然是容易引起感染发烧的原因。3.脑室穿刺引流管或血肿腔穿刺引流管以及颅内压检测装置,这类导管是部分脑出血患者手术时需要留置的,对脑出血治疗起到非常重要作用,但是这类导管直接跟大脑相通,是引起颅内感染的最直接最重要途径。
头像
三甲
柏明涛
神经外科
医师
日照市人民医院
话题
三叉神经痛吃什么药好
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治疗。1.卡马西平  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一线药物,起始剂量为0.1g/d,每日两次,逐渐加量,直至0.2g,每日3~4次,最大不超过1.2g/d。治疗的目标是用最小的剂量获得足够的疼痛缓解。大约超过70%的患者症状能改善。剂量较高时可以引起嗜睡,思维迟缓,行走不稳等不良反应。卡马西平影响造血功能和肝功能,需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功能。2.奥卡西平  为卡马西平的酮衍生物,与卡马西平相比疗效相同,但剂量更小,不良反应更低,药物有效性与卡马西平基本一致,但更容易耐受,且药物相互作用和风险降低,大剂量使用时发生低钠血症的风险较高。3.苯妥英钠  开始剂量为0.1克,每日三次口服,如无效可加大剂量,每天增加0.1克,最大不超过0.6克每天,如出现头晕、行走不稳、眼球震颤等毒副作用时,应立即减量,一些频发剧烈疼痛的患者可以静脉给药,大约25%的患者疼痛缓解。4.拉莫三嗪  初始剂量为25毫克每天,缓慢加量,150-600毫克每天,可与卡马西平或奥卡西平合用。 5.加巴喷丁,0.6-1.2g/d,目前为止仅有一项小规模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研究其有效性。6.普瑞巴林,75毫克或150毫克,每日两次,长期队列研究显示有效性。。
头像
三甲
柏明涛
神经外科
医师
日照市人民医院
话题
什么是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累及单侧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几支感觉分布区的阵发性、剧烈的电击样或刀割样,反复发作的疼痛,被描述为一生之中所经受的最剧烈的疼痛,俗称天下第一痛。大多数患者可因触及口鼻外侧或者嘴角处皮肤诱发,也称扳机点触发。多数日常生活动作(讲话、进食、洗脸、刷牙或面部受寒风吹袭)可诱发疼痛发作。病程多数较长,间歇期越来越短,发作频率也逐渐频繁,疼痛程度日趋加重,发作持续时间可由最初的数秒延长至数分钟。一旦罹患此病,患者常抑郁寡欢,坐卧不宁,寝食难安,痛不欲生,甚至有的患者出现撞墙自杀跳楼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流行病学调查统计,三叉神经痛发病率约为每年3~5人/10万人次,而患病率则高达22~183/10万人。美国国立卫生院统计患病人数在美国人口中不超过20万,但在我国大城市调查中其患病率远高于欧美等国家,约为56人/10万人次。该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好发,发病高峰年龄为50~70岁,青少年罕见。女性多于男性,约1.4:1。右侧多于左侧,约1.2:1。三叉神经痛常累及单侧面部三叉神经第2和或第3支分布区域,一般为单支受累,也可为两支或三支同时受累,以第2或和第3支最多,第1只单独受累少见,但预后常较好,双侧发病罕见。
头像
三甲
柏明涛
神经外科
医师
日照市人民医院
话题
导致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因
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不明确,早期存在较多学说,最为著名的是早在1934年,国外学者Dandy首先观察到三叉神经根区域有血管压迫,他认为血管压迫三叉神经引起三叉神经疼痛,但当时这一学说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直至后来被大量的临床资料所证实,微血管压迫学说才被认可。目前为止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压迫学说,已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可。大约95%的三叉神经痛患者是由于邻近的血管压迫三叉神经入脑干处(RZE),该部分为三叉神经中枢与周围髓鞘移行区,长约0.5~1.0厘米,此处无神经鞘膜细胞所形成的鞘膜包裹,对压迫较为敏感。关于血管压迫导致三叉神经痛的确切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是三叉神经局部脱髓鞘产生异位冲动,相邻轴索纤维伪突触形成或产生短路,轻微痛觉刺激通过短路传入中枢,中枢传出冲动亦通过短路传入,如此叠加,造成三叉神经痛发作,其他的因素又包括遗传基础相关性生物因素,如存在家族聚集现象。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  包括小脑桥脑角处肿瘤(比如脑膜瘤,表皮样囊肿,听神经鞘瘤、三叉神经鞘瘤等),桥小脑角区的血管畸形,颅内炎症,多发性硬化,骨性压迫,以及带状疱疹后引起。
头像
三甲
柏明涛
神经外科
医师
日照市人民医院
话题
高血压脑出血的并发症有哪些
      平日里我们说的“中风”,学名叫脑卒中cù zhòng。包扩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前者即脑出血,高血压病是引起中老年人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      脑出血及后遗症恢复过程漫长,可能达一到两年。在此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并发症,有一些严重甚至危及生命。可以说,脑出血病人预后不好,不是因为出血本身,而是归咎于并发症。下面我就为大家总结一些常见的脑出血并发症,希望能增加对这个疾病的认识:1、迟发出血通常发病后24小时是迟发脑出血的高峰期,随着时间推移,迟发出血的风险逐渐变小。吃法出血的严重程度谁也无法估量,所以在脑出血的前几天,要随时注意观察病人状态,那怕手术顺利,也不能掉以轻心。2、脑水肿从脑出血发病开始,脑水肿也随之启动了,而通常出血后3-5天是水肿高峰期,症状可能会比开始更重,所以这是影响预后的关键时期。这段期间医生一般都会注意密切观察患者,并加强脱水药物应用。如果水肿严重,引发脑疝,还需要手术治疗。3、脑梗死脑梗死便是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后,脑血管痉挛、阻塞,会导致脑梗死。由于它和脑出血的机理刚好相反,一旦发生,治疗会比较矛盾,而且脑出血后继发的脑梗死往往面积较大,病情危重。4、脑疝这是脑部疾病最严重的并发症,多继发于大量脑出血或严重脑水肿之后,脑组织严重受压。表现为昏迷加深、瞳孔散大、甚至呼吸心跳骤停。如果脑疝发生,要加强脱水,并立刻决定是否手术治疗。5、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脑出血后很常见的并发症,也可以很危重甚至影响生命。由于脑出血后病人昏迷、呕吐,呕吐物可能误吸入肺引发感染,再加上病人长期卧床,肺部一侧长期受压,肺难以膨胀、排痰,感染可能迁延不愈。所以对脑出血病人要加强翻身拍背,鼓励咳痰,应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如果预期病人昏迷较久,可以行气管切开术,这对于病人的呼吸道护理有帮助。6、肺栓塞长期卧床病人,腿部活动少,渐渐就会有血栓形成,如果血栓从下肢深静脉脱落,随血流堵塞到肺动脉,会引起严重的呼吸困难,非常危急,可能需要立刻气管插管,甚至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所以对于脑出血的病人,要定期检查下肢血管彩超,应用气压泵、适当活动下肢等方法来预防血栓形成。7、脑积水脑室内出血常导致脑积水,病人表现出精神淡漠、智力下降、小便失禁、行动障碍等。因此脑室出血早期应注意行腰穿、脑室外引流、腰大池引流等手段排出积血,预防脑积水。若发生脑积水且病情稳定后,可考虑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8、癫痫脑部损伤后,尤其是大脑皮层的损伤都可能引发癫痫,癫痫发作形式很多,一旦发生,不要慌张,听从医生安排,大多数癫痫通过药物治疗都可以控制。      脑出血是个系统性的疾病,需要医生整体判断病人情况,综合治疗,相信大家了解这些并发症后,也会认识到这个病不只是止血那么简单,对病人的护理也会更加得当。
头像
三甲
王睿
神经外科
医师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话题
烟雾病手术需要开颅吗
       烟雾病多发于中国、日本等东亚地区。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脑血管疾病,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和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起始部的慢性进行性狭窄、闭塞为特征,并继发形成脑底异常血管网。由于这种异常血管网在脑血管造影上形似“烟雾”,因此称为“烟雾病”。烟雾病患者的表现多样,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认知功能障碍、头痛、癫痫、不随意运动等。       随着影像检查技术的进步,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CT血管成像(CTA)等无创脑血管检查更加安全快捷,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更加普及,医学界对烟雾病的认识不断加深,烟雾病的临床检出率也明显上升,每年确诊的烟雾病患者仍有增加趋势,20岁以下及50~60岁是烟雾病高发的两个年龄段。      现在,越来越多的医生倾向于把烟雾病当作一种外科疾病。对缺血型烟雾病,行外科血管重建术治疗是有效的。 手术方式包括直接吻合术(脑血管搭桥术)、间接吻合术(即硬膜翻转颞肌贴附术、多点钻孔术等)和联合吻合术,几种术式均有研究证实可以减轻缺血性损伤程度、改善脑血流、降低脑梗死的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长期预后。      对成人患者,直接吻合术效果更好。对儿童患者,直接吻合术和间接吻合术则均有效。 这些手术的目的,都是让颈外静脉系统为大脑供血,说白了,就是让头皮的血管进入脑子里,给缺血的脑组织供血,因此,烟雾病的手术治疗需要开颅。      当然,开颅也并不意味着手术很危险,事实上,烟雾病的手术是相对安全的,尤其是间接吻合术,手术时间短,疗效确切,风险也更低。至于很多人担心下不来手术台,更是几无可能。手术是权衡利弊的结果,对于缺血性烟雾病患者,手术带来的收益要远大于风险。
头像
三甲
王睿
神经外科
医师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话题
垂体瘤术后的注意事项
       垂体瘤是一种常见颅内良性肿瘤,手术是治疗垂体瘤的主要方式。目前, 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被广泛采用,这种手术有效又安全,微创不留瘢痕,大多数三甲医院都可以开展。由于这种手术和其他开颅手术方式有较大差异,术后的护理也让患者及家属困惑,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经鼻蝶垂体瘤术后的注意事项。      1、头疼、恶心、低热是颅脑手术及全身麻醉后的常见反应,一般术后三天内就会逐渐减轻,可以适量镇痛、少量饮食、物理降温,如果症状严重,或有突然变化,应立即报告医护人员,进一步处理。      2、尿崩症是垂体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多开始于术后2天内。家属应配合护士详细记录患者尿量,若病人有口渴,多饮,尿量明显增多,就应马上报告医生给予药物治疗。      3、手术时会在鼻腔深部填塞可吸收棉块压迫止血,所以术后会感觉鼻子不通,三天后也会开始有碎棉块混杂血块从鼻咽掉入口腔,这都不需要担心,一般七八天之后鼻子就逐渐通气了。      4、少部分患者会出现脑脊液漏,要注意与止血棉鉴别。脑脊液是清亮无色的液体,可与血混合成淡红色,如果有脑脊液从鼻孔流出,或者从鼻咽部流入口咽且有咸味,应注意平躺,不要抬高和剧烈活动头部。如果鼻漏长时间存在,还应考虑行修补手术。      5、注意保持口鼻清洁,预防感染,不要从鼻腔冲洗、滴药,尽量避免屏气、打喷嚏、擤鼻、咳嗽等。      6、若无严重并发症,应鼓励患者在床上适度活动四肢,预防血栓。      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相对于其他颅内肿瘤手术,风险低、恢复快,希望我的总结能帮您充分了解这个治疗方式,打消顾虑,早日康复。
头像
三甲
王睿
神经外科
医师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话题
脑出血手术后遗症有哪些
      脑出血是常见的急危重症,常常需要急诊开颅手术治疗,恢复过程漫长,就算治好后,病人也多多少少有后遗症,这给很多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      被出血损伤的脑组织,坏掉后就没用了,功能只能靠其他地方的脑神经来补偿。可以这么理解,大脑像一支部队,如果一部分将士已经牺牲了,就得努力训练剩下的人,让他们打仗厉害点,但训练可不是一两天就见效,而且整体战斗力还是不如满编状态。      很多人认为脑出血后遗症和手术有关,其实后遗症的严重程度是取决于出血部位、出血量、康复治疗效果等,手术对于脑出血的治疗是个大大的帮助。那我就来说说常见的脑出后遗症,以及防治方法。1、偏瘫偏瘫多是由基底节区出血引起,是最常见的脑出血后遗症之一,会严重严重影响患者自理能力,可以通过早期康复治疗、主动/被动活动患肢来减少偏瘫的危害。2、面瘫面瘫也常见于基底节区出血和面神经损伤的患者,由于眼睑、口唇不能闭合,非常痛苦,可以通过按摩、针灸、理疗促进恢复,定期用胶带将眼睑粘合,避免角膜长期暴露而受损。3、吞咽障碍多见于后组颅神经受损,可进行专门的吞咽康复治疗来减轻。吞咽障碍的患者,容易误吸食物、唾液等入肺,引起肺部感染,因此必要时需要通过胃管喂食。4、脑积水脑室内出血常导致脑积水,病人表现出精神淡漠、智力下降、小便失禁、行动障碍等。因此脑室出血早期应注意行腰穿、脑室外引流、腰大池引流等手段排出积血,预防脑积水。若发生脑积水且稳定后,可考虑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5、失语大部分人左脑为优势半球,参与人的语言功能。因此左脑和语言中枢的出可能导致患者失语,发现这些部位出血,要尽早行高压氧、经颅磁、语言训练等康复治疗,多鼓励、安抚患者,保持耐心和信心。6、癫痫只要脑组织损伤,都有可能发生癫痫。癫痫的发作形式很多,一旦发生,不要慌张,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大多数通过药物治疗可以控制,此外要避免病人单独到河边、高楼、道路、工厂等危险环境。    不同脑部位出血,后遗症可能多种多样, 脑出血的恢复期可达一到两年,但前三个月是最关键的,因此预防后遗症的原则基本相同,就是早期康复治疗。脑出血的病人,要注意严格控制血压、血脂、血糖,低脂清淡饮食,健康作息,适度锻炼。若出现病情变化,例如意识模糊、抽搐、头疼、呕吐等症状,及时复查和就诊。
头像
三甲
王睿
神经外科
医师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话题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
      三叉神经痛是困扰很多人的一种疾病,虽说不及心脑血管病、癌症等危害生命,但它是世界公认的四大顽痛之一,疼起来着实可怕,不敢刷牙、不敢吃饭、不敢张嘴,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      三叉神经痛于55~60岁高发, 女性略多于男性,大多为单侧发病,由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不十分明确,导致其难治疗、易复发,那么,在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对这个病的治疗都有哪些手段呢?1、药物治疗这是轻度的三叉神经痛首选治疗手段,口服卡马西平或苯妥英钠,酌情配合服用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b1等,能一定程度控制疼痛发作。2、射频热凝疗法(PRT)射频热凝需局部麻醉下用细针穿刺三义神经半月节,选择性破坏痛觉神经纤维,而保留了感觉功能,从而解除疼痛并减少后遗症, 治疗操作简单,可认为是个小的微创手术。其短期止痛效果较好,治疗后96%-100%病人疼痛立即消失。有研究显示单次治疗的患者,5年后57.7%疼痛完全解除,经多次治疗后,疼痛缓解可达94.2%。3、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VD)这是目前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主要方法之一,手术是在全麻下在耳后上方开3-4cm长的切口,显露血管和神经,在三叉神经根部放置垫片,解除血管对神经根的压迫。多数患者手术麻醉清醒后,面部疼痛便消失。手术短期有效率82%-95%,远期有效率75%-87%。术后5年复发率在2%以下,再次手术也可达到85%的优良率。4、球囊微压迫术(BMC)三叉神经半月节压迫可产生类似微血管减压术后的效果,治疗过程需全麻,穿刺至合适部位后,用造影剂注入球囊,达到足够的压迫。术后早期几乎所有病人疼痛可缓解,一年后复发率6%一14%,复发后再次治疗有效。约15%-29%治疗后面部感觉缺失。       总的来说,各种治疗手段都有一定复发率,发病早期首选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无效时,对一般情况好,较年轻的病人首选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老年人又不能耐受手术可选择射频热凝,若治疗效果仍不理想,可多次行射频热凝,也可继续配合药物、中医针灸、理疗等综合治疗。此外,还有一些因副作用大、复发率高而应用较少的治疗方法,如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三叉神经脊髓束切断术、三叉神经半月节甘油注射、三叉神经尾核立体定向毁损术、深部脑刺激等,可以视具体情况选择应用。       由于治疗方法繁多,在就诊时,要认准正规医院和主流治疗方法,很多夸大的宣传,保证无风险、无后遗症,不复发的,其实很可能是落后的治疗手段换个名字,一定要注意鉴别,不能轻信。
头像
三甲
王睿
神经外科
医师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话题
轻微脑震荡有后遗症吗
     头部受伤之后,大家都担心脑子出问题,尤其是宝妈们会担心宝宝脑震荡。“脑震荡”这个词很多人都不陌生,不了解的人闻其色变。那么,脑震荡到底是一种什么病,可怕吗?脑震荡到底有没有后遗症?     其实啊,脑震荡是颅脑损伤中比较轻的一种情况,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轻微的脑组织损伤,这种损伤也会在短时间内恢复,不会永久存在。既然这样,为什么很多人说脑震荡有后遗症呢?其实,是他们没有分清“后遗症”这个概念。脑外伤后遗症是指病人在病情恢复以后,长期存在的症状。如果这症状在伤后3个月以上仍持续存在无好转,才可称为后遗症。而脑震荡所出现的昏迷、头晕、头疼、呕吐、遗忘等,一般是不会持续很久的。拳击比赛中,运动员被KO后,躺在地上迷迷糊糊的样子,就是典型的脑震荡表现,如果有后遗症,可能就不会有人从事这项运动了。1、昏迷脑震荡表现为伤后立即发生意识障碍,可以为神志不清或完全昏迷,持续数秒、数分钟,一般不会超过半小时。2、遗忘脑震荡清醒后,不能回忆受伤时乃至伤前一段时间内的事情,称为逆行性遗忘。短时间的昏迷和遗忘是脑震荡诊断的要点。3、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这些非特异性症状,通常在短期内可好转,可能为几天或者几周。这些症状的轻重程度,也反映了脑部受损程度。4、神经系统检查脑震荡的话,做CT、磁共振、脑电图、体格检查等通常都无法检查出来。      总之,脑震荡是一种很轻的脑部损伤,没有明确的手段能检查出来,全凭病人口述。所以现在的很多医生都倾向于不下“脑震荡”这个诊断。脑震荡更是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有的人受伤之后,担心影响智力、担心诱发其他脑部疾病等,以至于影响生活,其实很多时候可能连脑震荡的程度都没有达到。轻伤后及时就诊,尽快调整好心态,坦然面对,积极健康生活才是最应该的。
头像
三甲
王睿
神经外科
医师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话题
脊髓神经鞘瘤如何治疗
神经鞘瘤在脊髓肿瘤中发病率占首位,好发于脊髓外硬膜下。也可发生于髓内,但发病率较少。大多病程较长,首发症状主要为神经根痛,其次为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它的主要症状和体征表现为疼痛、感觉异常、运动障碍和括约肌功能紊乱,感觉异常的发生率高达85%左右,疼痛的发生率近80%。MRI是确诊的首选方法,肿瘤在T1加权图像上呈髓外低信号类圆形病灶,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增强后实体肿瘤呈均匀强化,囊性肿瘤呈环形强化,少数肿瘤呈不均匀强化。髓外神经鞘瘤可见肿瘤所在部位的脊髓出现受压移位,肿瘤上下段可见蛛网膜下腔扩大。髓内神经鞘瘤肿瘤的边界清楚而局限,通常不伴有脊髓空洞。神经鞘瘤的治疗原则上采取肿瘤与其载瘤神经一并切除,以防复发。手术中暴露肿瘤,于蛛网膜下分离脊髓、载瘤神经根及邻近神经根,将载瘤神经根连同肿瘤一并切除,对局部受压紧贴肿瘤表面的过路神经,应注意分离并保留。对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手术首先切除峡部肿瘤,减压后再切除椎管内部分,最后切除椎管外部分。对于髓内神经鞘瘤,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该肿瘤有两种生长方式:一是自髓内偏向生长至软脊膜下。手术可沿肿瘤边缘剪开软脊膜,将肿瘤向远离脊髓组织方向分离。主张由内部分切除减压后,再分离肿瘤边界。二是肿瘤完全位于髓内生长。此种应该距肿瘤的位置选择后正中或后外侧入路,在距肿瘤最薄处纵行切开脊髓,严格按肿瘤边界分离。分块或整块切除肿瘤,术中注意保护脊髓组织和脊髓前动脉。
头像
三甲
柏明涛
神经外科
医师
日照市人民医院
话题
脑动静脉畸形有哪些治疗方法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年轻人脑出血的主要病因。随着影像检查手段的进步,脑动静脉畸形检出率也逐渐提高,这个疾病被越来越多人所认识。      无症状的脑动静脉畸形,相当于脑内的一个“定时炸弹”,会对患者造成比较严重的心理压力。而其他病人可能会长期面临头痛、癫痫、颅内出血等困扰。特别是脑出血,如果不及时治疗,致残率和死亡率很高。      不同于高血压脑出血常发生于基底节区及中老年人群,动静脉畸形引起脑出血可发生于脑内任何地方,而且患者往往年轻,一旦发生出血,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另外,脑动静脉畸形也会影响周围脑组织的血供,使病人长期处于慢性脑缺血缺氧状态,进而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影响生活质量。      那么,对脑动静脉畸形,都有哪些治疗手段呢?现在发达的医疗水平,是否攻克这个疾病了呢?       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方法有显微手术切除、血管内介入治疗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伽马刀/γ刀) 等。医生有一套科学的评判体系,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动静脉畸形特点进行评估,进而制定治疗方案。  1.显微手术治疗:      如果动静脉畸形与脑组织重要功能区相隔较远,手术切除相对就比较安全,虽然开颅手术听起来吓人,但现在医疗技术已经把手术风险降到很低,把创伤减到最小,而且手术对于病变突发情况的处理更有优势。 2.血管内介入治疗:       随着介入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神经科医生倾向于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技术可通过肢体血管直达脑内畸形位置,从而避免了手术造成的脑组织损伤。因此,介入治疗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对小血管定位难度大,难以彻底栓塞畸形。 3.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伽马刀/γ刀):       伽马刀应用范围较广,且疗效确切,患者几乎无病痛。其将放射线向病变部位精确聚集,使畸形血管渐渐狭窄闭塞,最终达到治愈目的。但其不适合孕妇及婴幼儿的治疗,对于大型复杂畸形,效果也欠佳。      对于复杂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现代医学已经将各种治疗方法结合起来,也不断有新兴手段出现,比如介入栓塞联合手术切除、分次介入栓塞、中医方剂应用、药物治疗、乙醇靶向消融术等。脑动静脉畸形已经是一个可防可治的疾病,因此,如果发现脑动静脉畸形,不用有太大压力,及时就诊就可以把它的危害降到最低。
头像
三甲
王睿
神经外科
医师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话题
颈动脉狭窄是怎么造成的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检查技术的发展,我国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日益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直接导致颈动脉狭窄,进一步引发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中风”、“脑梗塞”,那么,颈动脉粥样硬化是怎样造成动脉狭窄的?又是怎样最终导致脑卒中呢?1、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长期刺激动脉血管内膜,使内膜损伤,然后血液中的脂质在内膜下沉积。2、为了清除沉积的脂质,吞噬细胞进入血管内膜下,与血小板、胶原纤维等混合成为纤维斑块,也就是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了。3、粥样硬化斑块不断增大,自此开始,就会向两条路发展:     a、增大的斑块直接造成颈动脉狭窄,使脑供血不足,导致一部分脑组织缺血、梗死。     b、斑块顶部渐渐变薄,演变为不稳定斑块,这种斑块随时可能脱落,随血流跑到更细的脑血管,形成脑血栓。4、不管是哪种途径,最终都会造成脑卒中,根据卒中的部位不同,可能表现为昏迷、失语、偏瘫等症状。        由此看来,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脑卒中其实是一个慢性的过程,是量变产生质变的过程。回望最初,我们看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等才是始作俑者,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我们每个人应从年轻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远离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此外,定期检查身体,如果发现这些疾病,应尽早在医生指导下正规治疗。
头像
三甲
王睿
神经外科
医师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话题
颈动脉狭窄必须要手术吗
       随着生活水平的进步,脑血管病开始成为威胁国人寿命的一大元凶。而颈动脉狭窄是脑卒中的重要原因。很多人做了血管彩超或者血管造影,被告知动脉狭窄,会非常恐慌,大家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是,颈动脉狭窄必须要手术吗?那么我就来说说,颈动脉狭窄有哪些治疗方式。1、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脑卒中的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包括规律作息、戒烟酒、减肥、低盐低脂高纤维饮食、适度锻炼等。对于轻度的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是第一步。2、药物药物也是为了控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如果发现颈动脉狭窄,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规律服药治疗。3、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脑卒中高危患者(颈动脉狭窄>70%),在有条件的医院可考虑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所以,只有颈动脉狭窄比较严重,才需要手术。4、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对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还可考虑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也就是介入治疗,这种方式创伤更小,但费用较贵。是否选择,就要和医生具体沟通了。      任何疾病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颈动脉狭窄也是如此。如果罹患此病,也不用恐慌,现在这种疾病的治疗经验已经很丰富,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治疗方案就是了。最后说一句,不论何时,大家都应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不要生了病再后悔呀。
头像
三甲
王睿
神经外科
医师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话题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有什么风险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是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外科手术的治疗,主要指脑供血血管狭窄闭塞部位。这类手术直接解除了脑供血血管的狭窄闭塞,手术效果直接有效,符合正常生理状态。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有严格的手术适应症和手术禁忌症。手术需要认真详细评估每一个病人的血管条件及全身状况。此类手术的风险大体有这么几种:1.脑缺血 脑缺血是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最主要的并发症,发生率大约为1.5%~6.3%之间。既可见于术中因动脉临时阻断、低血压、和心动过缓所致的灌注不足,或者在分离颈动脉、置入分流管或者血流重新开放时造成的栓塞,也可发生于术后因血栓形成、心肌缺血引起。2.高灌注综合征,长期缺血区域的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损害,处于扩张麻痹状态,颈动脉血流一旦恢复,缺血区血量急剧增加,出现高灌注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头疼抽搐和脑出血。最常见于术后1~14天。脑出血是高灌注综合征最严重的并发症。大多发生于术后2~5天,偶有延迟到2~3个月出现。脑出血的发生率仅为0.5%,但后果极其严重,可出现死亡。3.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可能出现低血压、高血压和心率异常。短暂的低血压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心动过缓与颈动脉窦刺激相关。4.颅神经的损伤,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面神经损伤,在显露远端颈动脉时可能损伤面神经主干,但很少见。②舌咽神经损伤,常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一般不会损伤舌咽神经,但如果需要切断二腹肌牵拉,折断或位移茎突,舌下神经主干平面分离解剖,需要注意避免损伤。③迷走神经损伤。④喉上神经损伤。⑤喉返神经损伤。⑥副神经损伤,少见。⑦舌下神经损伤。5.术区血肿形成和感染。
头像
三甲
柏明涛
神经外科
医师
日照市人民医院
话题
什么是脑膜瘤
       脑膜瘤,顾名思义脑膜起源的肿瘤,从医学严谨的角度来讲,是起源于颅内蛛网膜细胞的肿瘤。脑膜包括3层组织: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由于后两层脑膜常互相粘连,与硬脑膜相比,他们显得柔弱,故它们又称软脑膜。蛛网膜本身无血管,硬脑膜的血供有重要临床意义,因此也成为脑膜瘤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因此手术切除脑膜瘤时需重点处理基地部,提前结扎离断供血动脉,减少术中出血。       脑膜瘤约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30%,是仅次于胶质瘤的颅内第二高发肿瘤,主要分布于大脑凸面、矢镰旁、前中颅底、天幕和后颅底,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脑膜瘤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考虑跟外部因素有关,例如:病毒感染、放射照射、外伤、遗传因素或者内源性如激素、生长因子等。       根据WHO对脑膜瘤的分型,主要分为:(1)WHO I级脑膜瘤,即我们平常提及的良性肿瘤,占脑膜瘤总数的90%以上,主要类型包括脑膜上皮型脑膜瘤及纤维型脑膜瘤。(2)WHO II级脑膜瘤,主要包括脊索瘤样型脑膜瘤、透明细胞型脑膜瘤及不典型脑膜瘤。(3)WHO III级脑膜瘤,典型的恶性脑膜瘤,主要包括间变型脑膜瘤、横纹肌脑膜瘤及乳头型脑膜瘤。       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在本人其他文章中已有详细描述,本文不再赘述。需要重点提及的是,脑膜瘤因良性肿瘤居多,手术切除肿瘤的程度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因此在尽量不损伤患者重要结构的同时尽最大可能切除肿瘤是手术的要点。当然,手术后的随访观察也是非常重要的,患者手术后需定期复查。
头像
三甲
林和璞
神经外科
主治医师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话题
胶质瘤病是怎么回事
胶质瘤病是怎么回事?        胶质瘤病是一种少见的中枢神经原发性弥漫浸润性的胶质肿瘤,累及大脑半球3个或3个以上脑叶。肿瘤细胞弥漫性增殖,围绕血管、神经元及神经轴突周围形成继发性结构,常在软脑膜下和室管膜下聚集性生长,无明显肿块形成,几乎不破坏正常的神经解剖结构。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发病高峰为40-60岁,无明显性别差异。目前将胶质瘤病分为经典型(I型)和继发型(II型)两类。经典型即原发性,初始发病即为弥漫广泛浸润性生长,无局灶瘤体形成;继发型即发生于原来局灶胶质瘤基础上的弥漫广泛浸润生长,可于初始处见到局灶瘤体。脑胶质瘤病定为WHOIII级。       临床表现:主要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和累及范围,以癫痫为主要或首发,有性格和精神状态改变、神经功能障碍如失语和偏瘫等,部分病例表现为Parkinson综合征和痴呆等。       神经影像学表现:MRI的特点是病灶弥漫,至少累及3个脑叶,无明显占位效应,脑积水罕见。T1WI呈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或混杂的高信号。I型脑胶质瘤病MRI无明显对比增强,无微血管增生和坏死的影像学特征,II型脑胶质瘤病常显示局灶增强、微血管增生和坏死的影像学特征。        预后:脑胶质瘤病浸润范围广泛,边界不清,手术难以全切,多不主张手术切除。放疗特别是全脑放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化疗亦有一定疗效。低剂量抗血管靶向治疗可能是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方法。脑胶质瘤病预后差,中位生存期仅14.5个月。
头像
三甲
林和璞
神经外科
主治医师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话题
胶质瘤的症状主要有哪些
胶质瘤的症状主要有哪些?        胶质瘤生长在基本密闭的颅腔内,随着其体积逐渐增大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并取决于肿瘤的部位、性质和肿瘤生长快慢,因此,将胶质瘤的症状归纳为颅内压增高和神经定位症状等方面。       1.颅内压增高:大部分患者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是胶质瘤扩张生长的结果。(1)头痛,头痛程度、时间、频率等因人而异。开始时为间歇性,晨起或晚间头痛较多。部位多数在额部、枕后及两颞。头痛程度随肿瘤发展逐渐加重。(2)恶心、呕吐,常伴头痛,呕吐常呈喷射性。幕下胶质瘤呕吐多见。呕吐可为小儿患者的唯一症状。(3)视乳头水肿,多见于幕下及中线胶质瘤。当视乳头水肿持续存在数周或数月以上,视力开始减退,视野向心缩小。(4)精神症状,表现为一系列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如情绪不稳、易于激怒或哭泣,主诉头昏、睡眠不佳、记忆减退等。(5)癫痫,为继发性癫痫,多变现为大发作。(6)生命体征变化,颅内压显著增高或急剧增高可表现为脉搏缓慢,呼吸深沉或间歇停顿、血压升高,这些属于脑疝前期或已有脑疝的表现。       2.局部症状:(1)额叶,额叶损害的症状主要为随意运动、语言表达及精神活动3方面障碍。常见症状为对侧肢体偏瘫、运动性失语、双眼凝视障碍、性格改变、精神症状等。(2)顶叶,主要引起中枢性感觉障碍,表现为皮肤定位觉、皮肤书写觉、尖圆辨别觉、重量觉、实体觉和两点辨别觉障碍,以及感觉性共济失调、失读症等。(3)颞叶,可表现为癫痫、视幻觉、视野缺损等。(4)枕叶,主要表现为视觉障碍。(5)胼胝体,可表现为性格改变、进行性痴呆等。(6)丘脑,典型表现为三偏征“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同向性偏盲”。(7)脑干,交叉性麻痹是脑干肿瘤的特有表现,即病侧核性脑神经麻痹和对侧的肢体瘫痪。肿瘤侵犯两侧时,产生受损处双侧脑神经的周围性瘫痪及受损以下的中枢性瘫痪。(8)小脑,主要表现为肢体共济失调、构词不清、眼球震颤。
头像
三甲
林和璞
神经外科
主治医师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话题
颅内血肿的并发症
颅内血肿的并发症       关于颅内血肿的简介,临床表现方面已经在其他文章中介绍,轻度的颅内血肿,尤其是患者意识清楚、四肢活动良好的情况,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并发症;而对于中至中度的颅内血肿患者,一般需行手术治疗,以及需较长时间的卧床,这种情况的患者易出现相关并发症。       1.颅内感染:若患者颅内血肿量较大,需手术治疗,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颅内感染,尤其是钻孔引流患者,留置引流管时间越久,感染几率越高,一旦出现颅内感染,将影响患者术后恢复。       2.肺部感染:长期卧床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有吸烟史患者、呼吸功能障碍患者,因肺内分泌物难以排出,易发生坠积性肺炎,是颅内血肿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出现肺部感染,常常迁延不愈,需要加强翻身、拍背、吸痰,必要的时候行气管切开术,便于肺部护理,并且需要加强抗生素药物治疗,对于肺部感染,良好的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3.下肢深静脉血栓: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双下肢血流缓慢,一旦护理不当,极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表现为出现血栓一侧下肢肿胀,经超声检查确诊,一旦确诊,需抬高患肢,行抗凝治疗,必要时行下腔静脉滤网植入术,防止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因此,长期卧床患者,需加强双下肢活动,穿弹力袜,降低血栓形成几率。        4.褥疮:长期卧床患者,若翻身不及时,易出现褥疮,一旦出现,会反复感染、皮肤破溃,因此需加强长期卧床患者的翻身护理,避免褥疮形成。
头像
三甲
林和璞
神经外科
主治医师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话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