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吴怨医生方便随时提问
已有1131人关注
糖尿病尿多怎么控制
2021-02-05 399人阅读
吴怨
内分泌与代谢科
副主任医师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
语音内容:
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尿多,首先应该进行血糖的控制,血糖控制不理想是导致尿多多尿等糖尿病症状最主要的情况之一,在糖尿病患者中一般建议血糖空腹控制4到5餐后血糖控制在5到6,每半年或三个月进行血糖的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筛查包括糖尿病,大血管为血管并发症的筛查和诊治,如果糖尿病患者尿多比较明显,建议经彩超的检查了解是否有神经源性膀胱所导致的糖尿病患者病程较长,控制血糖较差会导致神经元膀胱等并发症的出现,可以改善神经元平,治疗或者尿多可能合并有泌尿系感染的情况给与控制炎症等对症治疗。
快速问医生
一对一咨询。每日限量200个,今日还剩余157个。(每人仅限一次)
相关推荐
糖尿病尿多怎么控制
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尿多,首先应该进行血糖的控制,血糖控制不理想是导致尿多多尿等糖尿病症状最主要的情况之一,在糖尿病患者中一般建议血糖空腹控制4到5餐后血糖控制在5到6,每半年或三个月进行血糖的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筛查包括糖尿病,大血管为血管并发症的筛查和诊治,如果糖尿病患者尿多比较明显,建议经彩超的检查了解是否有神经源性膀胱所导致的糖尿病患者病程较长,控制血糖较差会导致神经元膀胱等并发症的出现,可以改善神经元平,治疗或者尿多可能合并有泌尿系感染的情况给与控制炎症等对症治疗。

三甲
冯涛
内分泌与代谢科
主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语音
妊娠糖尿病控制不稳怎么办
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如果血糖不能达标,首先推荐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目前最普遍的方法是长效胰岛素和超短效或者是短效胰岛素联合使用。通常在三餐前注射超短效或者是短效胰岛素,在睡前注射长效胰岛素,从最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至理想的血糖标准。但其实大多数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经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当的运动治疗,大多能使血糖控制在一个满意的范围内。运动疗法可降低妊娠期基础胰岛素抵抗,而且每餐三十分钟后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对母儿说是不会有不良的影响的。
三甲
张爽
妇科
主治医师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
语音
孕期糖尿病控制不好的后果
孕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欠佳时,尤其是在孕早期的时候,由于血糖的增高,可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可导致胎儿的心脏或者是神经系统以及其他器官等生长发育的异常,甚至可能会导致胎儿生长发育畸形。
同时,由于长期的血糖增高,血液的粘稠度增加,孕妇可能会出现妊娠期的高血压。对于胎儿来讲,可能会出现巨大胎儿,或者是胎儿的生长发育迟缓,对于新生儿来说,可能会出现新生儿低血糖。并且由于长期的高血糖,胎盘的灌注不足,可能会出现一个胎儿的呼吸窘迫综合症,严重的情况下能可能会导致流产,死胎等。所以受孕时和整个孕期,对于血糖的良好控制,对于确保母婴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三甲
赵明晓
内分泌与代谢科
主治医师
哈尔滨市第四医院
语音
一型糖尿病控制好了会有并发症吗
1型糖尿病将血糖控制好了以后肯定会延缓并发症的出现和减轻并发症的进展,这是肯定的,但要说一定不会出现并发症,这个从理论上讲是不太科学的。
1型糖尿病属于胰岛功能彻底缺乏的这一种,它有特发性和自身免疫性,不管是哪一型的1型糖尿病,胰岛功能都绝对地缺乏,而需要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这1型糖尿病的特点是血糖波动相对较大,即使应用胰岛素泵最适合或者接近人体生理分泌曲线的这个降糖的方案仍然血糖会有波动,但是相对要好一些,控制的越好并发症就会出现的越晚,并发症的进展也就越缓慢,这是肯定的,要说1型糖尿病,在十年、20年以后一点点并发症都不会出出现,这也是违反客观理论和现实的,所以尽量好的控制血糖肯定会预防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这是肯定的。
三甲
董学勤
内分泌与代谢科
主任医师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语音
怎样控制糖尿病并发症
控制糖尿病的并发症,最主要的还是要积极的进行血糖的控制,把血糖控制在我们要求的标准范围之内。另外一个是需要定期的进行体检,尤其是针对糖尿病容易引起并发症的各个器官,包括心脑血管、眼睛、肾脏、周围神经等等,进行常规的体检,如果有早期的症状及早的进行相应的处理。
我们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以尽早的进行眼底镜的检查,每年至少一次。合并的肾脏病变,我们可以通过定期复查尿常规以及尿蛋白定量来早期发现。针对于神经病变,我们可以进行糖尿病足诊断诊断相关人体的痛觉、温冷觉测定,来进行早期的诊断和早期的预防。对于心脑血管,我们也可以进行积极的一级预防,就是在没有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指征适当的选用抗血小板药物、调脂药物等等,进行提前的预防。

三甲
韩世超
内分泌与代谢科
主治医师
邯郸市第一医院
语音
糖尿病肾病血压控制在什么水平
建议患者的血压控制到高压130毫米汞柱以下,低压80毫米汞柱以下,正常人的血压一旦超过高压140毫米汞柱,低压90毫米汞柱,就认为进入了高血压期,但是糖尿病和肾病的患者血压需要控制的更加严格。
因为本身糖尿病病人就是冠心病的等位症,糖尿尿病的患者本身由于对于人体的动脉血管还有损伤,所以会导致患者动脉中央硬化的形成。我们建议糖尿病患者血压要控制得更加严格一些,并在高压130毫米以下,低压100,低压80毫米汞柱以下,这样的水平,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患者,非常的安全,同时,也不至于引起患者出现进一步的损伤,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是比较小的。
三甲
李金梁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哈尔滨市第六医院
语音
怀孕7个月得妊娠期糖尿病如何控制
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两种情况,即妊娠前已有糖尿病和妊娠后才发生或者首次发现的糖尿病。临床上妊娠期妇女对于糖尿病认识不足,担心妊娠期应用胰岛素影响胎儿发育畸形,所以孕妇血糖控制一般的不好,非常容易发生并发症影响母儿健康。首先糖尿病患者应该在怀孕前确定糖尿病的严重程度,如果分级在D级以上对于母儿威胁较大,不宜妊娠,如果妊娠应该尽早终止妊娠。如果病人器质性病变较轻,血糖控制良好,可以在积极治疗、密切监护下妊娠,从孕前开始应该在内科内分泌医生协助下严格控制血糖,确保围孕期血糖值正常。对于糖代谢异常的孕妇,首先饮食疗法,部分孕妇通过饮食控制就可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孕中期碳水化合物占40-50%、蛋白质20-30%、脂肪30-40%的比例控制餐后血糖在8mmol/L以下,每日补充钙、叶酸、铁剂。对于饮食治疗不能控制的糖尿病,主要考虑胰岛素应用,急需控制血糖和纠正代谢紊乱者应用普通胰岛素,病情稳定可以应用中长效胰岛素。一般的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病情、孕期、和血糖值调节。如果出现妊娠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密监测血糖并发症,同时应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待酮体转阴后改为皮下注射。早孕期应每周检测血糖至孕10周,妊娠中期以后每2周检测血糖一次,妊娠20周后胰岛素需要量渐增加,需要及时调整。这个时期注意监测胎儿发育情况。每月测定肾功能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同时进行眼底检查,妊娠32周以后应每周检查一次,注意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倾向,注意对于胎儿发育、胎儿成熟度及胎盘功能的监测,必要时提前住院终止妊娠。

三甲
丁海青
妇科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妇幼保健院
语音
妊娠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
妊娠期糖代谢的特点是葡萄糖需要量增加、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需要量不足。妊娠期糖代谢的复杂变化可使无糖尿病者发生妊娠期糖尿病、隐性糖尿病呈显性或原有糖尿病病情加重。目前临床上对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5.1mmol/L或者葡萄糖75g的糖耐量试验:空腹血糖≥5.1mmol/L、餐后一小时≥10.0mmol/L、餐后二小时≥8.5mmol/L,任何一项血糖值达到或超过上述标准即可诊断。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儿的影响及影响程度主要与血糖控制水平相关。如血糖控制不良者,对母儿影响极大,而且母儿近、远期并发症仍较高,因此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是关键。妊娠期血糖控制血糖目标 空腹血糖控制在3.3~5.6mmol/L;餐前30分钟:3.3~5.8mmo1/L;餐后2小时:4.4~6.7mmol/L;夜间:4.4~6.7mmol/L。控制血糖的主要方法是:(1)饮食治疗 70%-80%的患者只需要控制饮食的量和种类。饮食控制目标是既能保证和提供妊娠期间热量和营养需要,又能避免餐后高血糖或饥饿性酮症出现,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2)药物治疗 主要用于对饮食控制不佳的患者,因胰岛素是大分子蛋白,不通过胎盘,因此目前胰岛素是孕期控制血糖的主要药物。

朱宏音
产科
副主任医师
杭州市余杭区妇幼保健院
语音
妊娠期糖尿病的饮食控制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怀孕前血糖正常,怀孕后才出现的高血糖。筛查妊娠期糖尿病主要在24-28周之间抽血查空腹血糖,如果在5.1mmol /L 以上就可以直接诊断妊娠期糖尿病,如果在4.4mmol /L 以上的话需要做75g 糖耐量进行确诊。 妊娠期由于血液水平的变化,加上其他外部因素,孕妇容易出现妊娠期糖尿病。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大部分通过饮食控制就可以的。 那么妊娠期糖尿病如何做好饮食控制呢? 1.合理控制饮食,既要满足宝宝的需要,又要控制好孕妈妈的体重,维持体重合理增长。多吃瘦肉、鸡蛋、纯奶等。多吃粗纤维的食物,如糙米、五谷米等。另外多吃新鲜的蔬菜,少吃甜食,水果适量控制,肥肉、坚果类的食物尽量少吃。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餐。多吃酸性的物质,可以在食物中多加一点醋或者青柠檬汁。 2.多活动,增加运动量。在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多活动,每天多散步,吃饭后多走动,可以把多余的糖份变成能量释放出去。 3.控制体重,孕晚期每周增长0.5KG ,每月不超过2KG 。 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妈妈和宝宝影响比较大,孕期要早监测,早确诊,采取正确的饮食方式,控制好血糖。确保平安分娩。
张翠美
产科
副主任医师
邹平市中心医院
语音
1型糖尿病如何控制血糖
糖尿病的治疗,我们都知道五架马车,那么什么是五驾马车呢?它是指健康教育与心理改善、药物改善、饮食改善、运动改善和血糖监测。其中:教育是先导,饮食是基础,运动是手段,药物是根本,监测是保证。正确驾御五驾马车就能使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控制稳定,有效防止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想要好好的把血糖控制平稳,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来保证,各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缺一不可,而其中对于1型糖尿病的患者,对于药物治疗也是一个关键环节,选择一定建议首选胰岛素治疗。对于病情相对稳定,没有明显消瘦的患者,初始剂量一般约为0.5到1.0个单位,每公斤每天,维持昼夜基础胰岛素水平大约需要全天胰岛素剂量的40~50%,剩余的部分分别用于每餐餐前。目前对于1型糖尿病胰岛素的治疗方案,普遍应用的是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餐前多次注射速效胰岛素,加睡前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当然,对于两岁以下的幼儿,老年患者,以及有晚期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是不建议采用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的,因为他的低血糖发生率在增加,所以需要注意避免使用这种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对于血糖的调整非常的简单,如果说餐后的血糖比较高,那我们就需要调整餐前短效的胰岛素,而空腹血糖比较高的话就需要鉴别,到底是夜间出现了低血糖导致了早上的空腹血糖增高,还是夜间的胰岛素的量本身就不够,导致了空腹的高血糖,这样的话调整的长效或者中效胰岛素的方案就是会有一些不同。

三甲
张旋
内分泌与代谢科
主治医师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