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微信关注医生方便随时提问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原因

2022-08-16 66人阅读
问题描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原因
头像
三甲
朱若尘 儿科 主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医生回答(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发生于早产儿的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性的疾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早产儿低出生体重,是目前公认的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根本的原因,胎龄越小体重越低视网膜发育的越不成熟,发病率越高。第二是基因和遗传的因素,第三个,吸氧的问题,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是婴儿对氧极为敏感,吸氧是否会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取决于需要浓度、吸氧时间和吸氧的方式,动脉氧分压的波动,及对痒的敏感性,第四贫血和输血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有关系,第五带上酸中毒是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其他的反复的呼吸暂停,感染,的分压过低,也是发生着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
快速问医生
一对一咨询。每日限量200个,今日还剩余93个。(每人仅限一次)
去提问
相关推荐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原因
早产是妊娠满28周不足37周,胎儿及其附属物排出宫腔妊娠终止者。早产生产的胎儿就叫早产儿,属于高危儿的一种。早产儿根据出生时孕周的不同,可以分为极早期早产儿,早期早产儿和晚期早产儿。一般来说,28周-31周末之间为极早期早产儿,32周-34周末为早期早产儿,35-不足37周为晚期早产儿。早产儿最大的危害就是新生儿各项系统器官功能都没有成熟,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及合并症,包括新生儿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以及神经系统的损害近远期并发症,包括脑瘫,智力低下等。所以,需要积极预防早产,避免各种不良后果。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原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ofprematurity,ROP),最早是由Terry在1942年首先报道,当时发现早产患儿晶状体后有白色纤维组织,所以称为Terry综合征或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1984年世界眼科学会正式将该病定名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胎儿的正常视网膜血管约在孕36周发育达到鼻侧边缘,40周时达到颞侧缘。早产儿生产越早,其视网膜发育就不完善。往往早产儿出生时都需要氧气,尤其是高浓度的吸氧容易诱发病变。所以,对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预防主要是对早儿严格限制用氧,这个才是唯一有效的预防措施。
头像
胡海军
产科
副主任医师
大邑县第二人民医院
问答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原因
早产儿容易出现视网膜病变,导致发生的原因有早产出生体重低导致,基因和种族原因导致,吸氧导致,贫血和输血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导致,呼吸暂停导致,感染如念珠菌败血症等,动脉血气分析二氧化碳分压过低等等都可以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头像
宿军
小儿科
副主任医师
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
问答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原因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发生于早产儿的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性的疾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早产儿低出生体重,是目前公认的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根本的原因,胎龄越小体重越低视网膜发育的越不成熟,发病率越高。第二是基因和遗传的因素,第三个,吸氧的问题,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是婴儿对氧极为敏感,吸氧是否会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取决于需要浓度、吸氧时间和吸氧的方式,动脉氧分压的波动,及对痒的敏感性,第四贫血和输血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有关系,第五带上酸中毒是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其他的反复的呼吸暂停,感染,的分压过低,也是发生着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
头像
三甲
赵力力
小儿科
副主任医师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
问答
什么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什么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如果宝宝是小于36周 的早产儿,如果宝宝是小于2000g的低体重儿,如果宝宝有吸氧史,一定记得在他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达32周进行眼底筛查。什么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呢,是一类发生于早产儿、低体重儿的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性眼病,是导致儿童盲的重要原因之一,占儿童盲的6%~18%。一般新生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其发生率越高。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尤其是近年来新生儿抢救技术的进步,给早产儿高浓度的氧气吸入,使早产儿的存活率明显增高,给部分家庭带来宝宝的喜悦,但同时使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逐渐增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一旦发生,病情发展迅速。对于早期发现的患儿,可密切观察,部分患儿可自行缓解。病变进行期可选择激光等相应治疗措施后消退。由于对新生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机理还不明确,防治上有很大的难度,实现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的预防的关键。与新生儿耳聋筛查于产后1天即可筛查不同,早产儿眼底病变活动期通常发生在出生后3~6周,这也是筛查视网膜病变的最佳时期,不少家长并不在意,有些家长甚至觉得未满月的孩子还太小,等到长大一点再去医院“折腾”,门诊上有不少5-6月大的孩子来筛查,如果真不幸发生了病变,殊不知为时已晚。不要因为无知而毁掉孩子的一生。
头像
三甲
张露
产科
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问答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怎么治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原因: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视网膜发育不成熟,未发育成熟的视网膜血管,在高氧环境下可发生收缩,阻塞性改变,相对低氧时血管扩张,并产生新生血管增殖,故接受过高浓度氧治疗的早产儿,可发生增殖性的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本病几乎均发生在出生时体重不足1500克,并在出生后十天内,接受过高浓度氧气治疗的早产儿。r患儿双眼发病,两眼的病情可有差异,轻者仅见周边部视网膜血管轻度迂曲扩张,晚期病变退行,重者病变范围广,病变边缘新生血管增殖,晚期形成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增殖膜可充满晶状体后的玻璃体腔,表现为白瞳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治疗:1.早治疗是关键:对于高危婴儿,必须常规,定期检查眼底,及时抓住合适的治疗时机。因此要建立完整的规范的早产儿眼底普查制度。2.内科治疗:有文献表明,减少或采用间歇供氧的方式,能有效降低本病的发生率。3.外科手术治疗:如果视网膜病变区域新生血管增殖,可用激光和冷冻破坏病变区,如果视网膜病变严重,发生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可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头像
三甲
林红
小儿科
主任医师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本钢总医院
问答
如何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首先我给大家科普一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怎么回事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指出生时在母孕36周以下的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出生后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导致宝宝的视网膜发生了纤维血管瘤的增生,增生的血管瘤收缩牵拉性视网膜引起视网膜脱离,导致宝宝可能失明。早产的宝宝如果在视网膜的毛细血管还没有发育完善的时候吸入了高浓度的氧气,就容易引起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血管闭塞,从而刺激纤维血管组织增生,也就是引起了纤维血管瘤。也有一部分早产儿的视网膜病变与吸氧无关。无法通过不吸氧或者吸入低浓度氧来预防。那么,由上面我们就知道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形成的原因,我们就可以针对以上原因进行相应的预防。首先,要严格掌握对早产儿使用氧气的指征与吸氧的浓度。如果病情需要必须给早产儿吸氧时,一定要严格掌握给早产儿使用氧气的指征,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89%才需要吸氧。如果必须要吸氧的时候,氧气的浓度建议不要过高,尽量不超过40%。吸氧下只要保证宝宝的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9%到92%之间就可以了,不需要让宝宝的血氧饱和度在吸氧的情况下达到百分之百。第二,早期大剂量给早产儿应用维生素E也可能对视网膜病变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是,文献提示,预防作用并不确切。第三,建立早产儿眼科普查制度。及早发现,及时施行冷凝或激光光凝,可以阻止病情进一步进展恶化致失明。其实最根本的预防方法是优生优育,做好孕前与孕期的检查与保健,尽量避免宝宝早产出生!😊
头像
三甲
朱伟娜
小儿科
副主任医师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
问答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如何筛查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多发生于体重低于1500克、胎龄小于28周、出生时有吸氧史的患儿,轻者可以不留发病痕迹,也不影响视力,重者可以引起不可逆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严重的以失明告终。因此需要对早产儿进行筛查。急性期:视网膜血管迂曲扩张,周边部视网膜有细小的新生血管。动静脉形成短路交通支,可见新生血管及微血管瘤,可以引起玻璃体积血,增殖形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退行期:多数患者可自行退行,病变由血管增生型向纤维化型转化。视网膜病变不再向严重程度发展,病变范围逐渐退缩,有20%患者可以进入瘢痕期瘢痕期,病变程度不同,可以是1度后极部正常或者色素沉着,周边部轻度瘢痕。2度视乳头血管向颞侧视网膜血管牵拉,周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3度瘢痕组织牵拉视网膜,形成似镰状的皱褶。4度瞳孔区晶状体后灰白色组织块,严重的影响视力极差。5度为晶状体后纤维增殖。国际分类是根据病变的部位、范围、严重程度进行。主要是三区五期。I区以视乳头为中心,视乳头到黄斑中心凹距离2倍为半径的圆形区域。II区以视乳头为中心,视乳头到鼻侧锯齿缘的距离为半径画圆,除去I区以外的区域。III期为剩余部分。1期境界线期,2期嵴期,血管从视网膜面向玻璃体内增殖,3期增殖期,4期次全视网膜脱离,5期视网膜全脱离期。还要记录Plus病,前Pluse病,进展性后部病变,阈值前病变,阈值病变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是避免儿童盲目发生的重要措施。对于高危新生儿或者婴幼儿需要定期眼科检查确保眼睛安全。
头像
滕克禹
眼科
副主任医师
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
问答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能自愈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能否自愈,要依据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分级来进行评估。 因为此病的有效治疗的窗口期很窄,所以对于37周以下的早产儿要及时的治疗,在第二到第三期可以行激光和冷冻治疗,而到第四到第五期,行玻璃体手术切除,因此往往在四期就希望很小,很难治愈,那么在出生以后要及时的到眼科做相应的检查和复查,避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由于视网膜病变分期一定要早期诊断,防止病情的延误,因为视网膜病变可能会诱发周围视网膜血管增殖以及视网膜剥脱。
头像
三甲
王慧珍
眼科
副主任医师
鹰潭市人民医院
问答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几岁发生
早产儿视网膜在婴儿刚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发生。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指胎儿在发育的时候给予了大量的吸氧,或在胎儿尚未发育成熟时而进行了早产,这类患者的视网膜尚未发育完成,因此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由于早产而出现的病变,不会再出生以后再发生,更多的是在出生以后才去发现和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因此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在前三个月是治疗的关键时期,因为视网膜的发育在三个月以后会逐渐形成了陈旧的血管和无灌注区,影响是功能严重者可以出现视网膜脱离而失明,因此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婴儿的常见疾病,要及早的给予治疗和干预,来防止更为严重的失眠等情况的发生。
头像
三甲
宗志峰
眼科
主治医师
邯郸市第一医院
问答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能自愈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能否自愈,要依据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分级来进行评估。 因为此病的有效治疗的窗口期很窄,所以对于37周以下的早产儿要及时的治疗,在第二到第三期可以行激光和冷冻治疗,而到第四到第五期,行玻璃体手术切除,因此往往在四期就希望很小,很难治愈,那么在出生以后要及时的到眼科做相应的检查和复查,避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由于视网膜病变分期一定要早期诊断,防止病情的延误,因为视网膜病变可能会诱发周围视网膜血管增殖以及视网膜剥脱。
头像
三甲
孙懿
眼科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问答
头像
朱若尘
儿科
主治医师
已认证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向TA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