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赵力力医生方便随时提问
已有1298人关注
新生儿脐疝怎么处理
2021-01-24 234人阅读
赵力力
小儿科
副主任医师
邢台医专第二附属医院
脐疝是小婴儿常见的问题。外观可以看到脐部突出于腹壁,按压可以换纳。脐疝形成的原因是小婴儿的腹部肌肉比较薄弱,腹腔压力大的时候,腹腔内的脏器通过脐周围薄弱的肌肉突出于脐部,高出腹壁形成突出物。可以通过按压回缩。
新生儿的脐疝属于先天性疾病。脐带在出生1-2周脱落后可以在局部形成瘢痕,是新生儿腹壁比较薄弱的地方。在小宝宝经常哭闹、咳嗽、腹泻等增加腹压的情况下,腹腔内的脏器可以通过这个部位薄弱的肌肉突出到外面,对于体质弱或早产宝宝来说更容易发生。
脐疝可大可小,查体可以看到脐部半球状的突出物,软的囊状,用手按压可以还纳,可以感觉到肠鸣音,在孩子哭闹等腹压增高的时候再次出现。新生儿脐疝大部分是没有症状的,只有一部分小宝宝可以出现消化不好,腹痛,小宝宝表现出来的是间断哭闹。
脐疝可以通过查体来确诊。一般不需要做检查。如果不能明确诊断的脐疝,可以通过X线和腹部超声来除外其他的腹壁疾病。
脐疝一般不会出现坎顿,大部分不需要治疗,大多数可以通过脐筋膜逐渐收缩逐渐闭合而痊愈,可以通过脐疝带按压局部,观察可以了。也有个人孩子在2岁后还是不能闭合的需要手术治疗。
对于刚刚出生的小宝宝,在孩子哭闹时可以用手按压脐部,预防脐疝的发生。
快速问医生
一对一咨询。每日限量200个,今日还剩余129个。(每人仅限一次)
相关推荐
新生儿脐疝的处理方法
新生儿脐疝的处理方法可以采用胶布贴敷疗法,就是用胶布条将新生儿的肚子从两边向中间靠拢固定,也可以使用脐疝带,这样不仅能够防治新生儿脐疝的凸出,也能够使新生儿的脐孔逐渐闭合。
一般情况下,建议新生儿脐疝采取自愈的方法,因为随着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腹部的肌肉也会得到发育,新生儿的脐疝大部分是能够自愈的。平时尽量避免孩子大声哭闹,防止腹内压增大,导致脐疝严重。如果超过一岁脐疝还没有恢复正常,需要手术修补。

三甲
赵扬
小儿科
副主任医师
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
话题
新生儿脐疝的处理方法
新生儿脐疝的处理方法可以采用胶布贴敷疗法,就是用胶布条将新生儿的肚子从两边向中间靠拢固定,也可以使用脐疝带,这样不仅能够防治新生儿脐疝的凸出,也能够使新生儿的脐孔逐渐闭合。
一般情况下,建议新生儿脐疝采取自愈的方法,因为随着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腹部的肌肉也会得到发育,新生儿的脐疝大部分是能够自愈的。平时尽量避免孩子大声哭闹,防止腹内压增大,导致脐疝严重。如果超过一岁脐疝还没有恢复正常,需要手术修补。

三甲
雷宇
小儿科
主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话题
42天宝宝脐疝怎么处理
42天宝宝如果有脐疝的话,一般还是采取保守治疗,需要适当的注意用脐疝带来固定一下,尽量的避免孩子剧烈的哭闹,以免引起脐疝,反反复复的出现。一般大约到三个月左右,孩子就会由于肌肉发育的完善,脐疝就会完全的恢复。如果孩子三个月以后还是反复出现,没有改善的话,就需要给宝宝针对性的做彩超,来看小儿外科,做必要的外科手术治疗。同时要注意孩子饮食各方面的护理,尽量喂奶少量多次慢一点,避免积气,腹胀,也会加重脐疝。

石莉
小儿科
副主任医师
大同大学附属医院
话题
新生儿脐疝是怎么回事
部分初为父母的宝爸妈会经历过这样的状况:就是宝宝在哭闹或咳嗽,大便用力时,发现宝宝的脐部有肿物突出,宝宝安静的时候,肿物又自行消失,令宝爸宝妈们既担心又惊奇,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这就是传说中的新生儿脐疝。那么新生儿脐疝的原因和具体表现如何呢?脐疝的发生原因与脐部的解剖特点与腹壁肌肉的发育有关;1、在婴儿时期,两侧腹直肌及前后鞘在脐部尚未合拢(也就是说脐环关闭不全或脐环薄弱),这是脐疝容易产生的重要因素。2、各种使腹腔内压力增高的原因,如咳嗽、便泌、腹泻、大声哭闹等,皆能促使腹腔内容物经未愈合的脐环外突。3、突出的疝囊外壁为腹膜及皮肤、皮下组织,疝囊内的内容物多为大网膜或小肠。4、疝囊大小不一,直径多为1厘米左右,大者也有超过3~4厘米者,多见于低出生体重儿。临床表现1、脐部可复性包块是最重要的临床表现,在婴儿啼哭、直立或运动等使腹腔内压力增高时,包块则突出,腹腔内压力愈高,包块愈大,疝外的皮肤愈紧张,有时呈本色透明状,当小儿安静或卧位时,包块则消失,一般无其他症状。2、出生后1年内腹肌逐渐发达,多数脐环逐渐狭窄、缩小,自然闭合,预后良好。治疗1、较小的脐疝,如直径小于1.5厘米,多数在2岁内可随着腹壁发育增强能自愈,可用腹带适当加压包扎。2、如患儿疝囊较大,直径超过1.5一2厘米以上,或者2岁以上而脐疝仍未自愈,应采用手术治疗。

三甲
张雪莲
小儿科
主治医师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本钢总医院
话题
新生儿脐疝有哪些症状
新生儿是指从出生到满28天的一段时间的婴儿。 新生儿按照胎龄分类,可分为足月儿,早产儿和过期产儿。足月儿是指,胎龄满37周到未满42周的新生儿,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周的新生儿。过期产儿,是出生时胎龄满42周期以上的新生儿。 按照体重分类,可以分为正常体重儿,低体重儿,和高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一小时内,体重不足2500克的新生儿;正常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在2500到4000克之间的新生儿;高出生体重儿,是自出生时体重达到或超过4000克的新生儿。 其中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容易出现脐疝。体重低于1500克的新生儿,75%出生有脐疝。脐疝形成的原因 脐疝由于脐环关闭不全或薄弱,腹腔脏器尤脐环处向外突出,到皮下就形成脐疝。 脐疝的结构 疝囊为腹膜及其外层的皮下组织,和皮肤,囊内为大网膜和小肠肠曲,与囊壁一般无黏连。疝囊大小不一致,直径多数为一个厘米左右,偶尔有超过3到4厘米者。脐疝的症状 脐疝通常哭闹时向外凸明显,安静时用手指压迫,其囊就可回纳,不易发生嵌顿。脐疝的治疗 出生后一年内,腹肌逐渐发达,多数疝环逐渐狭窄缩小,最终自然关闭,预后相对良好。疝囊较大者,四岁以上如果仍未愈合则可进行手术修补。 内科治疗:可以根据孩子脐环的大小,也就是凸出部分的大小,用适合的硬币,将纱布缠绕周围做成一个能缠绕腹部的脐疝带,放置脐疝部位,稍微压迫,尽量减少腹部内容物凸出,加快脐环的关闭。 一旦出现脐部凸出明显,安静时,也不回纳,伴有脐部肿胀,青紫,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到那医院去就诊。

三甲
林红
小儿科
主任医师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本钢总医院
话题
新生儿脐疝的症状和治疗
新生儿脐部的发育异常导致脐环不能闭合引起脐部凸出来称之为脐疝。疝包括疝囊和疝内容物。脐疝的疝囊是腹膜和皮下组织及皮肤。疝内容物包括大网膜和肠管等。一般情况下疝囊壁不会黏连疝内容物。新生儿脐疝症状是脐部凸出,哭闹可以加重这种凸出。安静入睡的情况下,按压凸出来的包块可以重新进入腹腔。脐部凸出来的包括摸起来软,有气体感觉。新生儿脐疝两岁以前不需要治疗,两岁以后没有闭合需要手术治疗。

宿军
小儿科
副主任医师
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
话题
如何预防新生儿脐疝
在新生儿时期出现有脐疝的情况也是比较常见的,主要就是孩子比较小,腹壁比较薄弱,而且使劲用力的情况比较多,大便比较干燥或者有哭闹的表现,都有可能会导致腹腔压力增加而出现有脐疝的情况,需要注意尽量减少这样的情况,减少腹腔的压力。

三甲
张勤良
小儿科
主治医师
临沂市人民医院
话题
新生儿脐疝多久能自愈
新生儿的脐疝,一般在一岁左右就可以自愈。
脐疝是因为脐部的某些组织发育的比较薄,当腹腔的压力增大时,就可能向外突出而形成脐疝。一般情况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到一岁时,脐疝有可能就会自愈了,但是也有一部分孩子是不能够自愈的。如果到两岁时,仍然没有自愈,仍然没有闭合,是需要考虑进行手术治疗的。一般在患有脐疝时,要尽量的避免宝宝的情绪激动,咳嗽或者便秘,因为这些情况均有可能会导致脐疝的再次发生。

三甲
马翠
小儿科
主治医师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话题
新生儿脐疝可以揉肚子吗
新生儿有脐疝的时候,也是可以揉肚子的,只是揉肚子的时候注意手法,可以避开脐部。
同时需要注意观察脐部膨隆的情况,避免嵌顿。如果是脐疝一直很大,或者是逐渐增大,没有减退的情况,是需要及时外科处理的。当孩子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肠胃功能受损,出现了肠痉挛、肠胀气,可以给孩子顺时针揉肚子,能够促进肠道的蠕动,缓解孩子腹胀便秘的情况。但最主要的是要寻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可以配合推拿或者是给予调理肠胃的药物,以及益生菌,改善孩子的肠胃功能。

三甲
柳英丽
小儿科
主治医师
威海市立第三医院
话题
新生儿脐疝是什么样子
新生儿脐疝的表现是局部突起或者是看上去存在肿块。当宝宝哭闹或咳嗽时,肿物或者脐部的突起会更加明显。
在一般在安静休息时,这个局部的突起会消失。突起的肿物通常是无痛的,也不会对胃肠道正常功能造成影响。但如果当突起的腹腔胀气发生嵌顿,也就是无法回纳到腹腔时,就会出现腹痛,甚至会导致腹腔脏疾的坏死感染。引起脐疝的根本原因是局部的发育异常。人体胚胎时期,胎儿通过脐带从母体获取营养,排出代谢物有待通过腹部肌肉的一个小老开口,也就是脐环。当胎儿出生以后,脐环会形成纤维条索闭合。如果出生后脐环未闭锁或过于薄弱,部分腹腔脏器就会由脐环处向外突出到皮下,就形成了脐疝。

三甲
于科一
小儿科
主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