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周伟基医生方便随时提问
已有863人关注
中医肝硬化预防注意事项
2021-01-24 109人阅读
周伟基
中医内科
医师
佛山高明铁岗社区卫生服务站
肝硬化是一种以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病,以肝细胞广泛性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再生结节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使肝脏逐渐变形、变硬为特征的疾病。它属于中医“鼓胀”、“积聚”等疾病范畴。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生多由情志内伤、酒食不节、痰湿化热、黄疸积聚等因素导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腹中,是本虚标实之证。因为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病,所以预防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中医预防肝硬化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一、调节好情绪。情志内伤是形成肝硬化的原因之一,中医认为肝主情志,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肝乘脾,脾运不畅,湿阻中焦,浊气充塞,形成肝硬化。因此,平时要管理好自身的情绪,脾气不宜暴躁,也不宜郁闷,保持乐观、开朗、自信等心态,尤其有慢性肝病如肝炎、脂肪肝等人群,要更加注意。
二、注意饮食调理,尤其要戒酒。西医提到肝硬化的发病原因有酒精肝、脂肪肝、胆汁淤积等,其实这些都与饮食有关,中医叫做酒食不节。因此, 要少应酬,要喝酒,尽量戒酒。饮食上以清淡饮食为主,少吃油腻、煎煮的食物,少暴饮暴食。饮食也要有规律,特别是早餐一定要吃。肥胖的人群尤其要节制饮食,有科学地减肥。
三、中药护肝。西医认为慢性病毒性肝炎是引起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所以对于肝病人群,护肝尤其重要。中医在慢病调理方面有很好的优势,也有很多中药有护肝的作用,例如五味子、水飞蓟、丹参、炙甘草等。这里还牵涉到一个问题,由于很多药物是从肝脏代谢的,所以切勿私自乱用药,包括部分中药,都可能有一定的肝损害。
快速问医生
一对一咨询。每日限量200个,今日还剩余144个。(每人仅限一次)
相关推荐
肝硬化中医调理方法
对于病情平稳,肝功能相对稳定的非活动性肝硬化患者多于气阴,虚损血瘀阻络为主要病机特点,临床症状多见体倦乏力,两胁隐痛,面色晦暗,失眠多梦口干或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舌质暗红。胎薄白或少眠,多梦口干,脉弦细或偏弱,治疗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基本处方为黄芪,白术,女贞子,旱莲草,熟地黄,白芍,丹参,桃仁,姜黄,泽兰,泽泻,茯苓,黄芩等。临床上须根据气阴虚损之偏重,或重用益气之黄芪,白术。或重用养阴之二至丸,还可佐以中药田基黄,茵陈蒿,虎杖等,解毒祛湿之品,阴虚热盛,头晕目眩,加白蒺藜,平肝舒肝,阴虚盗汗加熟地黄,当归,黄柏等滋阴清热,腰膝酸软或足跟痛者加补骨脂,枸杞子等强筋健骨。 对于湿热疫毒引起,转氨酶活性异常升高或伴有总胆红素含量升高等表现的活动性肝炎患者多以邪实为主要病机特点,应以驱邪为主,临床症状尚需辨别湿热或瘀热的不同。湿热为主者,临床症状多见胁下胀痛,口干,口苦口黏腻,或见巩膜黄染或伴乏力,失眠多梦,大便干结或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治疗以清热解毒化湿为主。基本处方为茵陈蒿,大黄,黄芩,连翘,田基黄,碧玉散,金钱草,白术,茯苓,泽兰,泽泻等临床症状还可选择加减车前草,半枝莲,半边莲,蒲公英,败酱草等。瘀热为主,处方以清热凉血解毒为主,基本处方为犀牛角,可用水牛角片代替生地黄,白芍,丹皮,黄芩,黄连,连翘,紫草,羚羊角粉,碧玉散,女贞子,旱莲草等。

三甲
夏敏
中医内科
主治医师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
话题
肝硬化的中医中药治疗
肝硬化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肝病,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临床表现,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等多种严重并发症。中医认为是由于酒食不节、情志失调、虫毒感染、黄疸及积聚迁延日久导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聚腹中所致,属于本虚标实证,病位在肝。本病的中医治疗在临床上分六型来治疗:1.气滞湿阻型:临床表现为腹大胀满,按之软而不坚,饮食减少,饭后更胀,小便短少等,治以疏肝理气,健脾去湿,方用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2.寒水困脾型:临床表现为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甚则下肢浮肿,颜面稍肿,精神倦怠,食少便溏,小便短少等,治以温中健脾,行气利水,方用实脾饮加减。3.湿热蕴结型:临床表现为腹大坚满,烦热口苦,渴不欲饮,伴有面目肌肤发黄,小便短赤等,治以清热利湿,攻下逐水,方用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4.肝脾血瘀型:临床表现为腹大胀满,脉络怒张,胁腹刺痛,面色晦暗黧黑,面颈胸壁等处可见红点赤缕,手掌赤痕等,治以活血化瘀,化气行水,方用调营饮加减。5.脾肾阳虚型:临床表现为腹大胀满,形如蛙腹,朝宽暮急,神倦怯寒,脘闷纳呆,下肢水肿,小便短少等,治以温肾补脾,化气利水,方用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加减。6.肝肾阴虚型:临床表现为腹大胀满,青筋暴露,面色晦暗,口干舌燥,时或衄血,小便短少等,治以滋养肝肾,化气利水,方用一贯煎合隔下逐瘀汤加减。

赵琴兰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方山县人民医院
话题
中医怎么治肝硬化
肝脏在中医的功能属于主疏泄,又主藏血,在体为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肝脏有病的常见症状,有胸肋少腹胀痛、窜痛,烦躁,易怒,头晕胀痛,肢体震颤,手足抽搐,以及目疾,月经不调,睾丸胀痛等。 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可以造成肝气郁结。多因情志抑郁或突然的精神刺激,以及其他病邪的侵入而发病。肝火上炎是因为肝经气火上逆所表现的证候。多因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热邪内心犯等引起的。肝硬化在中医有一套完整的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造成肝硬化的主要原因是饮酒过度情致抑郁,肝气郁结或者因为感染了血吸虫或者其他的疾病转化来的。根据不同的病症采取不同的方药。下面我们就谈一谈中医的具体治疗方法: 气滞湿阻证:其主要特点是肋下胀痛得嗳气或失气则减。舌苔薄,白腻,脉弦。主要方剂是柴胡疏肝散和胃苓散加减治疗,其治疗原理就是疏肝理气,健脾利湿。 寒湿困脾证:这种病症的主要特点是下肢浮肿,怯寒懒动,得热则减,食少便溏。舌苔白滑或白腻,脉缓或沉迟。实脾饮加减,主要起到一个温中散寒,行气利水的作用。 湿热蕴脾证:主要特点烦热口苦,渴不欲饮,或有面目肌肤发黄,小便短黄,大便秘结或溏泄不爽。舌红,苔黄腻或灰黑。其方剂有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治疗。起到一个清热利湿,攻下逐水的作用。 脾肾阳虚证也是比较常见的症状,主要特点是腹大胀满,形如蛙腹,面色苍黄,下肢浮肿,小便短少不利。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主要方子是附子理中汤和五苓散加减。起到一个温肾补脾化气利水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肝硬化有一套完整的治疗方案,而且疗效非常显著。
三甲
左玉潭
中医内科
主任医师
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
话题
肝硬化中医怎么调理
肝硬化,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咱们中医上没有肝硬化的病名,一般隶属于“鼓胀”的范畴。咱们中医怎么进行调理呢?首先咱们需要辨证论治,因为只有辨证准确,才能对症下药,取得更好的疗效。从中医角度讲,肝硬化一般可以分为肝郁气滞型,肝阴不足型两种证型。下面咱们就详细的论述一下。肝郁气滞型的肝硬化患者,平时心情一般比较差,容易郁闷,有的甚至容易着急发火,舌苔发黄,脉象弦。咱们中药以疏肝理气解郁为治则,可以用逍遥散加减治疗。具体的中药包括:柴胡,香附,炒栀子,牡丹皮,郁金,玫瑰花,百合,石菖蒲,白芷,当归,川芎,炙甘草,生姜,大枣,枳实,炒白术,茯苓,党参等。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服药期间尽量忌口,不要吃辛辣刺激,生冷海鲜。肝阴不足型的肝硬化患者,往往会有眼睛干涩,盗汗等阴虚表现,舌质暗红,少苔,脉象细。咱们中药以滋养肝阴为治则,方子可以用一贯煎加减,中药包括:当归,生地黄,沙参,枸杞子,麦冬,天冬,川楝子,生姜,大枣,炙甘草等。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服药期间尽量忌口,不要吃辛辣刺激,生冷海鲜。另外对于有腹水的患者,咱们可以加上健脾利水的中药,比如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桑白皮,地骨皮,枳壳,牵牛子等药。

三甲
高冲
中医内科
主治医师
蓬莱市中医院
话题
中医如何治疗肝硬化
肝硬化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肝病发展而来,比如说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酒精肝,脂肪肝等治疗不及时,最终都有发展成肝硬化的可能。本病属于中医的“黄疸”,“胁痛”,“积聚”,“膨胀”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主要有,情志不遂,饮食不节,过多的食用烈酒,或感染湿热疫毒,导致脏腑功能受损,肝脾功能不调,气机阻滞。刚开始病在气分,久则由气入血,形成积聚。日久可以出现,脾盛阳虚,肝阴暗耗,阴虚内热,这种阳阳虚实错杂的表现。 中医对肝硬化采用辩证治疗,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证型。肝脾血瘀证,治疗一疏肝解郁,活血软坚,散结消症癥为法,可以用土鳖虫,柴胡,枳壳,白芍,丹参,鸡内金,白术,党参等治疗。肝郁湿阻证,舒以肝散结,健脾燥湿为方法,可以用土鳖虫,川芎,白芍,香附,郁金,青皮,茯苓,枳实治疗。肝阴不足证,以育阳柔肝,活血软坚为方法,可以用柴胡,赤芍,白芍,丹参,生地,麦冬,沙参,川楝子,枸杞,丹皮,鸡内金,土鳖虫,鳖甲等治疗。瘀热发黄证,以凉血散瘀,清热利湿为法,用赤芍,大黄,丹皮,丹参,穿山甲,山枙,金钱草,白茅根,茵陈等治疗。脾肾阳虚证,温阳健脾,化气利水为方法,用附子,炒白术,肉桂,茯苓,生姜皮,大腹皮,干姜,半边莲,木香,仙灵脾,仙茅,葫芦巴等治疗。
三甲
张永前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庆阳市人民医院
话题
中医治肝硬化效果如何
中医治疗肝硬化效果较好,可以起到抗纤维化的作用。
临床上,多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其中,中医治疗以通络软坚或消肿散结为主要原则,常用中药有消臌散、二鳖胶囊、二虫大黄丸、通络软坚胶囊、加味逍遥丸等,上述方药需要由专业中医医师辩证后再使用,不可自己擅自用药。在调理期间,保持心情舒畅,不可生气恼怒,不可过度劳累,不吃生冷和油腻的食物,戒烟酒。

三甲
付丽娟
中医内科
主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话题
中医治肝硬化效果如何
中医治疗肝硬化效果较好,可以起到抗纤维化的作用。
临床上,多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其中,中医治疗以通络软坚或消肿散结为主要原则,常用中药有消臌散、二鳖胶囊、二虫大黄丸、通络软坚胶囊、加味逍遥丸等,上述方药需要由专业中医医师辩证后再使用,不可自己擅自用药。在调理期间,保持心情舒畅,不可生气恼怒,不可过度劳累,不吃生冷和油腻的食物,戒烟酒。
三甲
赵勇
中医内科
主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话题
预防肝硬化的方法
预防肝硬化的方法就是积极治疗引起肝硬化的常见因素,比如肝硬化最常见的影响因素包括慢性乙型肝炎以及大量饮酒,所以长期饮酒的患者最好能够戒酒或者少喝酒,并且定期复查肝功能,如果有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应当定期到医院做随访复查,如果出现肝功能损伤等情况,还需要积极的抗乙肝病毒治疗,并且辅助保肝药物治疗,要做好定期随访复查的工作,避免乙肝、酒精等因素造成肝功能的持续损伤,进而引起肝硬化,肝硬化是临床上比较严重的疾病,可以给患者造成巨大痛苦,患者应当注意保护肝功能,定期复查。

三甲
杨睿
肝胆外科
主治医师
深圳大学总医院
话题
肝硬化性肾损害如何预防
肝硬化(cirrhosis)是消化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指由于各种的致病因素所导致的肝脏发生弥漫性肝纤维化的一种慢性病, 可出现肝功能减退及门脉高压病理改变,累及肾脏可出现肾功能不全等,称之为“肝硬化性肾损害”。肝硬化性肾损害可根据病史、症状体征以及相关的一些辅助检查(影像学、尿常规、血清学等)来综合确诊,明确诊断后需要积极综合治疗,防止出现肾衰竭等而危及生命。那么,肝硬化性肾损害如何有效预防呢?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去除诱因,进行病因学治疗。1.生活中注意规律休息,不要熬夜,适量饮水,清淡饮食,少盐戒酒。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缓解肝硬化病理改变加重,预防肝硬化性肾损害的发生。2.各种肝炎病毒的感染、酒精的长期不良刺激、脂质代谢的异常等等均可引起肝硬化的发生。积极的进行以上病因学治疗,保护肝脏,缓解肝硬化的病理改变加重,预防肝硬化性肾损害的发生。(二)及时对症治疗。密切观察症状,定期复查肾功能等,有助于肝硬化性肾损害的及时发现。出现早期肝硬化性肾损害时,一定注意及时地保护肾脏,减少各种对肾脏有损害药物的使用,给予利尿等对症处理。总之,肝硬化性肾损害需积极预防,有可疑症状注意及时诊治。

刘伟丽
感染科
副主任医师
山西省109医院
话题
怎样预防小三阳向肝硬化发展
乙肝小三阳一般是指嗜肝乙型病毒通过血液、性以及母婴垂直传播的传染病,预防乙肝小三阳并发症肝硬化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检查肝功能、病毒量和肝脏超声检查,在保肝降酶治疗基础上如果适合抗病毒治疗应该尽量合理化抗病毒治疗,同时吃清淡饮食,不能饮酒,合理安排休息,不能熬夜,这样才能延缓向肝硬化发展。

三甲
王志宁
感染科
主任医师
巴彦淖尔市医院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