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科室查找
快速问医生
一对一咨询。每日限量200个,今日还剩余170个。(每人仅限一次)
神经性皮炎如何止痒
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一种常见、多发的慢性皮肤病,以皮肤苔藓样变及剧烈瘙痒为特征,其相当于中医学上的牛皮癣或摄领疮。目前神经性皮炎的病因尚未十分清楚,但与神经、精神因素有着明显的关系,因此西医治疗以对症缓解瘙痒为主,口服以止痒类药物为主,病情严重时会严重影响睡眠及日常的一般生活,应给予镇静安眠药,外用以止痒类药物为主 ,虽能暂时缓解症状 ,但停药后特别容易复发,而且反复后应用药物副作用较大。目前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应中西医结合,西医急则治标,中医治本。中医一般认为此病为风湿热邪郁滞皮肤引起,日久耗伤阴血,血虚生风化燥,故中医因其具有整体观及辨证论治的特点,对于本病的治疗具有较大的优势,中医的治疗除了中药汤剂的治疗,还包括针灸、中药的外用等,其中针灸疗法包括体针、电针、梅花针、灸法、埋线及穴位注射等方法。 现在社会生活压力巨大,神经性皮炎的发病率也比较高,这考虑此病与神经精神因素有着明显的关系,也符合中医上情志致的原因,西医上本病的机理可能是由于大脑皮层的抑制和兴奋功能失调所引起。从西医的角度上针灸疗法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使之产生一系列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使病变累及的皮肤组织产生良性反
射,从而达到皮肤功能的康复。从中医上针灸可以疏通经络、调畅情志,《灵枢·素问》曰: “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
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恐。则血气分离,阴阳
破 败 ,经 络 厥 绝 ,脉 道 不 通 ... ... ”即 外 感 内 伤 或 情 志 致
病 ,均 能 导 致 机 体 的 经 络 、脉 道 不 通 。 因 此 ,“ 病 在 脉 ,
调之血: 病在血,调之络”,“络病者,调之其孙络血”,
调 理 原 则 是 “ 血 实 宜 决 之 ,苑 陈 则 除 之 ”,血 去 则 经 隧
通 矣 ,“ 无 令 恶 血 得 入 于 经 ,以 成 其 疾 ”。 由 此 可 知 对
于神经性皮炎患者刺络法的则出恶血、通经脉、调血
气,改变经络中气血运行不畅的病理变化,从而达到调
整脏腑气血功能的作用,祛邪气而皮肤受经气濡养而
瘙痒自除。
针灸诊疗神经性皮炎可包括体针、电针、梅花针、
穴位注射、灸法、针刺拔罐、耳穴埋药割治法、埋线等以
下疗法。 2 中药内服上一些医家认为神经性皮炎为脾经湿热、肺经风毒客
于肌肤腠理之间,兼感风湿热邪所致。热盛则肌肤起
瘰 ,风盛则明显瘙痒 ,湿性黏腻故时起时伏 ,且以顽固性内湿为主,一般以搜风祛湿止痒方法为主,比如用一些 全蝎、皂刺、皂角、白蒺藜、
槐花、威灵仙、苦参、鲜皮、黄柏疏风清热药物为主, 3 中药外治
《理淪骈文》曰: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 ,即内治之药 ,所异者法耳 ”,指出了外治法与内治法在给药途径上的不同,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和粘膜,使之吸收,从而起到治疗作用外用药物经皮吸收是
外用药物治疗的理论基础,特别是针对局限性神经性
皮炎,外用药物具有操作灵活、方便、见效迅速的特点。 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皮炎,能有效改善皮肤循环、提
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细胞的吸收功能,可以起到镇静止痒的功效 ,同时亦能减少西药止痒类药物的副作用 。综上所述,神经性皮炎西医病因并不十分明确,推
测其与神经调节功能失衡有关,而中医针灸、中药疗法具有临床疗效确切 、起 效 快 、不 良 反 应 较 小 等 优 势 ,可迅速缓解局部症状,促进局部皮损快速消退,所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会更好。
范昊华
中医外科
医师
哈密地区中心医院
话题
黄芪颗粒的功效与作用
黄芪是中药中经常会使用到的药物,可以用于汤剂、散剂、丸剂等等。随着现在科学对中药的研究的深入和分析,提取中药内对疾病治疗的有效成分,制成颗粒、片剂、针剂等。今天我们说一下黄芪颗粒,黄芪颗粒主要成分是黄芪全成分提取物,棕黄色颗粒。中医认为黄芪可以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作用,可以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泄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 还可以通过增加免疫球蛋白IgG1 和IgG3 水平、增强体液免疫、诱导干扰素生成、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等一系列免疫调节作用来改变患儿暂时的免疫功能低下状态。那黄芪颗粒继承和发扬了传统中药黄芪的全部功效,所以基本黄芪颗粒的功效也是黄芪颗粒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对黄芪进行深入分析发现黄芪有如下作用:1、黄芪能补气生血进而有安神作用;对免疫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调节作用,是一种良好的双向免疫调节剂。2、黄芪有抗心力衰竭的作用。能使搏动心肌细胞搏动减慢,同时增强心肌的收缩能力,也就是黄芪有强心的作用,这使得黄芪在面对很多心血管疾病时能够发挥比跟西药一样的功效,但是副作用更少。3、黄芪能明显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小板粘附,改善血管内环境。4、相关试验及通过大多数病人调研证明,黄芪有利尿作用,可增加尿量缓解水肿。通过中医对黄芪千年的认识,以及现在药理对黄芪的研究,我们更能发挥中药对于我们人类的作用,为我们的健康护航。
范昊华
中医外科
医师
哈密地区中心医院
话题
结直肠息肉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结直肠息肉是指自结直肠黏膜突向肠腔的隆起性病变,好发于直 肠和乙状结肠,可以有蒂,也 可以广基无蒂,病理学分型主要包括腺瘤性息 肉、错构瘤性息肉 、炎性息肉。结直肠息肉与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特别 是腺瘤性息肉。93%的肠癌来源于肠道腺瘤性 息肉。现代医学治疗本病以镜 下切除为主,但镜下切除并不降低其复发率及癌 变率。目前,仍无有效的预防息肉发生、复发及 癌变的方法。而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 的经验。近年来,中医药在 治疗大肠息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具有副作 用低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息肉”一词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灵 枢·水胀篇》就有“夫覃者,寒气客于肠外,与 卫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恶气乃 起,息肉乃生”之说。古代医家认为“息肉”是 一种恶肉,寒气侵犯大肠,阳气阻滞不通,致使 大肠隐避之处恶血积聚,形成“息肉”,逐渐发 展成为“肠覃”。肠中有赘生的恶肉,加上粪的 刺激,“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临床上常 见症状为慢性腹泻、排黏液稀便、黏液血便、鲜 血便、腹部隐痛,也有些病人无任何症状等。据临床症状,肠息肉归属于 中医“肠癖”、“肠覃”、“泄泻”、“便血”等病证 范畴。历代医家亦将治疗大肠息肉之经验精华总结 成各种经方验方,用之得当可获良效。其中可采用补气化瘀、清肠消结之法,比如用生黄芪、白花蛇舌草、地肤子、乌梅、丹参等这些药物 ,以汤药的为主口服治疗。或者可以汤药药方为主,进行中药灌肠治疗,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肠道,但是灌肠治疗也有局限,不稳定因素很多,还是要根据情况适当选择。目前内镜下摘除息肉具有方便快捷有效等好 处,但由于手术为侵入性的有创操作,存在一 定的出血、感染等风险。而中医药治疗大肠息 肉过程安全无痛无副作用,费用相对手术治疗 而言也更低廉。因此研究及运用中医药治疗大 肠息肉依然具有积极的意义和良好的发展 前景。
范昊华
中医外科
医师
哈密地区中心医院
话题
痔疮的中医治疗方法
近年来,痔疮已越来越受临床重视,严重者已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治疗痔疮成为临
床首选的推荐治疗方案,忽视了中医药治疗痔疮的优势。中医从内治、外治方面治疗痔疮历史悠久,效果显著,手术配合中医的治疗还可加快创面的恢复,在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后同样可达到消炎预防感染的作用,所以中医在治疗痔疮方面优势巨大。祖国医学对痔疮的病因认识较为深入。《素问》云:“风
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顾而饱食,筋膜横解,肠僻乃
痔 。”《诸 病 源 候 论 》记 载 “房 事 不 慎 ”可 损 伤 气 血 筋 脉 ,“渗 漏
肠 间 ,冲 发 下 部 ”可 致 “诸 痔 ”;劳 伤 筋 脉 则 生 热 ,热 积 于 血 ,
血 得 热 则 流 散 ,渗入大肠 ,故大便而也 。 《医 宗 金 鉴 》云 :“痔
疮形名亦多般,不外风湿燥热源。”简而概之,以脏腑虚弱为
本 ,感受风湿燥热邪气所致 。 《血 证 论 》云 :“魄门之病多由中气下陷,湿热下注者;有肺经遗热,传于大肠者;有肾经
阴虚,不能润肠者;有肝经血热,渗漏魄门者;乃大肠之滞与
各脏腑相连之义。”
痔的发生多因经脉壁薄弱,兼饮食不节,多食辛辣醇酒
厚味,燥热内生,下迫大肠,及久坐久蹲,负重远行,便秘怒
责,妇女生育过多,致血性不畅,血热瘀积,血热相搏,气血
纵 横 ,经 脉 交 错 ,结 滞 不 散 ,从 而 形 成 痔 疮 。
综上所述,中医痔因外感六淫,或因内伤致脏腑失调,
多为风伤肠络、湿热下注、气滞血瘀、气虚下陷、热毒炽盛等
证型。现代医学多为各家学说,缺乏实验证明,因此现代
医学病因仍停留学说层面,目前公认的为痔静脉曲张学说
和肛垫下移学说两条。从中医的内治法而言,主要是辨证施治,根据中医的辨证,来针对性的使用内服的汤药。比如有些患者多喜饮酒后受风热或湿热毒邪,壅遏肠道血分,损伤脉络,血渗外溢所致。症见:大便带血、滴血或射血状出血色鲜红,或有大便干燥,或有肛门瘙痒,舌红,苔薄白或
薄黄,脉浮数。法用清热疏风、凉血止血。可采用凉血地黄汤或槐花散治疗加减治疗,同时要嘱咐患者适度饮酒等生活上需要注意的方面,避免反复的病。从中医外治发而言,目前使用较多的是中药药物的熏洗和中药栓剂,比如中药药物的熏洗,可直接作用于患处,利用中药蒸汽
的温热作用引起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发挥清热解毒、
利湿消肿 、止痛收敛的功效 ,可减轻甚至消除症状,还可加快术后创面的恢复,在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后同样可达到消炎预防感染的作用。在西医传入中国前,我国多采用中医药治疗痔疮。中医药辨证施治治疗痔疮具有明显的优势,针对患者整体的个性化治疗优势明显,无术后并发症
等,虽不能避免其复发,但复发情况明显优于手术治疗。据现代医学研究,手术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患者的肛垫
组织,对患者排便感觉造成一定的损伤,引起疼痛、便秘或
者肛门坠胀等。中医药治疗成功避免了手术带来的缺陷,充分保护患者缸垫及感觉系统,且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内治、外治既可单独运用,也可联合运用起到协
同作用。
范昊华
中医外科
医师
哈密地区中心医院
话题
腰椎滑脱中医正骨能治好吗
现在社会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人的逐渐衰老带来的是身体机能逐步的下降,很多疾病因此逐渐产生,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本身也没有做什么运动,抬什么重物,突然腰部感觉疼痛或者感觉腰直不起来,双下肢感觉麻木、疼痛等不适症状,严重还可影响生活,这个时候很多人首先会想到是腰椎间盘突出了,但是真的是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症状吗?不一定,也有可能是腰椎滑脱引起的,那什么是腰椎滑脱?腰椎滑脱是由于先天性发育不良、创伤、劳损等多种原因造成相邻椎体骨性连接异常而发生的上位椎体与下位椎体部分或全部滑移,症状上常表现为腰骶部疼痛、坐骨神经受累、间歇性跛行等症状的疾病。这其中以中老年人发病率最高的是退行性腰椎滑脱,这是由于长时间持续的下腰不稳或应力增加,使相应的小关节磨损,发生退行性改变,关节突变得水平,加上本身的椎间盘退变、椎间不稳、前韧带松弛,从而逐渐发生滑脱。所以你要首先清楚自己是什么问题,这就需要去医院进行相关专业的检查来明确诊断。那如果是退行性的腰椎滑脱了,是不是需要做手术治疗?不是的,首先要分你是什么类型的腰椎滑脱,一般分为3度,I度以下的腰椎滑脱,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腰背肌锻炼、戴腰围或支具;一般要禁止进行增加腰部负重的活动,如提重物、弯腰等;一般上保守治疗上还可结合物理治疗如红外、热疗;如有疼痛等症状较严重可口服消炎止痛药对症治疗。而手术适应证包括其他类型的腰椎滑脱,只有明确了你是什么类型的才能选择对应的治疗方式。如果是退行性的腰椎滑脱,又是I度以下,除了常见的一些保守治疗的方法,能否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答案是可以的,腰椎滑脱症是腰椎棘突出现滑动而形成的病理过程,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是最为常见的腰椎疾病,一般发病于中
老年人群,主要由于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椎间异常活动、纤
维环向椎管膨出、椎间隙变窄等因素导致,其病机为腰椎退
行性病变,肌肉保护约束功能减弱、小关节紊乱等。腰椎牵引疗法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虽然具有一定治疗价
值,但是见效慢,难以快速缓解症状。选择一种更为有效、
安全的治疗方案,对减轻进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痛苦具有
重要意义。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可有效解
除局部神经压迫,提供稳定力学平衡环境。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该症主要通过稳定动力性平衡
与静力性平衡系统而达到治疗目的,恢复脊柱力学结构,可
促进脊柱功能恢复,也能快速缓解疼痛,提高局部疼痛阈
值[7]。采用中医正骨手法与推拿配合,可加强局部血液循
环,解除痉挛,也能促进创伤引发的血肿吸收。中医正骨推拿手法能调整力学平衡,脊柱在稳定状态下可快速进行自
身修复,从而促进症状体征改善。采用坐位定点旋转手法,
腰椎前屈失稳状态下定点调整局部结构,可使相邻椎体恢
复正常解剖位置,达到快速恢复椎体正常序列的效果。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可最大程度减少创伤,快速纠正椎体错位,以解除神
经、血管压迫,从而快速缓解症状。通过加快局部血液循环
也利于炎性吸收,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综合上述,中医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疗效较好,能快速缓解患者症状体征,减轻患者痛苦,维持
椎体力学平衡,对预后具有积极意义。综上中医正骨手法可以治疗腰椎滑脱,但是再治疗前需要患者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自己是什么样的问题,是否适合,同时要排出近期有骨折或脊柱感染者;骨质疏松症者;先天性脊柱病变者;伴有肝、心、肾、血液系统病变者;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者;严重皮肤疾病或皮肤损伤者。
范昊华
中医外科
医师
哈密地区中心医院
话题
心律失常有哪些日常注意事项
心律失常日常注意事项
现在社会生活压力大,人们的心理压力也大,不良的生活作息、饮食习惯、日益逐渐衰老的身躯,导致了很多心血管疾病的产生。时常有些人会突然觉得自己心慌,感觉自己心跳特别快,甚至有些人出现了胸闷、胸痛、头晕、出汗,严重可出现晕厥等症状,或者很多人感觉心里“空空”的感觉等等,去医院检查后有些人会被告知是心律失常。什么是心律失常?日常该注意什么呢?
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arrhythmia)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其他心血管病伴发。严重的心律失常突然发作而致猝死,亦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致其衰竭。看到这很多人会很担心这么严重,其实一般的心律失常不会影响生活,但是严重了需及时去医院就诊规范的治疗。那得了心律失常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心律失常的患者应在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 1.生活作息要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好的睡眠可以帮助机体更好的恢复。 2.居住环境尽量选择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喧闹,可以多种花草、养一些金鱼或者小动物,有利于怡养性情。3.注意劳逸结合,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气功等,节制房事,预防感冒,适度的锻炼可以增加机体的代谢,促进血液循环,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4.控制自己的体重,勿贪饮食,因为发胖会使心脏负荷加重,俗话说一个人控制不了自己的体重,怎么控制自己的人生。5.注意季节、时令、气候的变化,因为寒冷、闷热的天气容易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所以一般夏季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应提前做好防护,分别采取通风、降温、保持室内气温舒适等措施,俗话说一条秋裤呵护你的全身,一阵清风赶走你的燥热。6.饮食以易消化、清谈、营养丰富为主,少食多餐、低盐低脂、高蛋白、多种维生素的饮食有助于膳食纤维的平衡,及保护了健康又提供了人体必需的多种营养物质,注意清洁卫生、冷热合适、定时定量为原则。
7.心律失常患者禁忌浓茶、咖啡、香烟、烈酒、煎炸及过咸、过甜、过黏食品,少食细粮、松花蛋、动物内脏,兼有水肿者,应限制饮水量,大量的饮水加重心脏的负担。7.中医上讲心主神志,所以神志方面的问题也会反过来影响心,现在很多人觉得自己心脏有问题,一检查好好的,但是就是自己心里不舒服,心慌、胸闷、甚至胸口疼痛,这些就与情志相关,因为精神情志的正常与否,同心律失常发生关系密切,所以因设法消除或改善紧张、恐惧、忧虑、烦恼、愤怒等不良情绪刺激及影响,保持正常心态,俗话说好的心态就是成功的一半。8.患者除日常口服药外,还应备有医生开具的应急药品,如心得安、速效救心丸、心痛定、阿托品、丹参滴丸等。注意自己不要乱服用或停止服用任何药物,药物需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或停止。
范昊华
中医外科
医师
哈密地区中心医院
话题
中医中药治疗肛瘘有什么优势
肛瘘是肛肠科的常见疾病,手术是目前治疗肛瘘的主要方法,术后开放性的创面是不可避免的,如何术后加速创面的愈合,在这方面中医中药治疗在肛瘘术后的治疗有独特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特色。中医的治疗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下面从这两个方面简单阐述一下:1.内治法以中药内服为主,肛瘘术后创面虽在局部,然其发生、发展和变
化均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肛瘘术后湿热余毒未清 ,加之创面久不 愈 合 ,肺脾两虚 ,气血不足 ,
多属本虚标实之证,中医主要以消、托、补三法治
之。比如消法可用托里消毒饮加减,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创口局部微循环,从而促
进肛瘘术后开放性创口的愈合;,配合止痛如神汤可明显减轻术后疼痛,促进创面愈合。2.外治法以中药外用为主,“外科之法,最重外治,”即是
用中药使有效药物直接用于创面,促进术后创面愈
合 ,即 “ 药达病所 ,投之可致 ”,可 达 到 清 热 解 毒 ,祛
瘀止痛,化腐平胬生肌的作用,比如(1)中药熏洗法: 是指用熏蒸和的方法,借药力和热力直接作用患处达到
治疗疾病的目的。并且药物的温热刺激可使创面周
围的血液循环加快,使血液的回流改善,从而促进局
部炎症的消退性反应及渗出的作用。所以肛瘘术后
坐浴熏洗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充分发挥其药疗效。 (2). 中药掺药外敷: 掺药古
称 散 剂 ,现称粉剂 ,掺药可掺布于膏药 、油膏上 ,或直接掺布于疮面上,或黏附在纸捻上再插入疮口
内 ,或 将 药 粉 扑 于 病 变 部 ,主 要 起 活 血 散 瘀 、消 炎 止
痛、收敛止血、生肌敛疮作用。
范昊华
中医外科
医师
哈密地区中心医院
话题
颈肩痛应怎样按摩
现在社会手机正在无时不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可以说很少有人能离开手机,但是长时间看手机带来的问题越发严重,最为常见的就是颈肩的疼痛。不光是看手机,长时间使用电脑,或者长时间伏案的工作、写作、绘画等方方面面,甚至我们的家庭主妇们很多人也会有颈肩部的疼痛,乃至我们现在很多的年轻学生也会有,学业压力的巨大,长时间的伏案学习也会导致颈肩的疼痛。这些例子还有很多很多,那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下面为大家解释一下。 颈肩痛主要痛点在肩关节周围,故称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起病多因肩关节周围组织,如肌膛、滑囊等受冷冻、外伤、感染所致、不良的姿势。不少患者是由风湿病引起的,这需要去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来确诊。其主要症状为颈肩持续疼痛,患侧上肢抬高、旋转、前后摆动受限,遇风遇冷会有所加重,如果不及时治疗,长时间后可使关节粘连,无法活动。该病多见于50 岁左右的中年人,青年与老年人也有发生。疼痛特点是胳膊一动就疼痛,不动不疼痛或稍有疼痛,一些生活动作都有困难。发作严重时疼痛难忍,彻夜不眠,甚至影响正常的生活。现在很多人是颈肩的综合症,颈肩综合症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不良坐姿引起的。同一姿势保持太久,使脖子和肩膀周围的肌肉紧张, 时间一久就导致酸痛感。比如从事电脑操作进行的是一项静力作业,伴随着头、眼、手的细小和频繁运动,往往持续时间长、工作量大,会使操作者的肌肉、骨骼反复紧张,引起相应的病症,这就是为什么你玩电脑时间长了有些人会感到脖子、胳膊的酸痛。通过上面的大概的解释,大部分人应该明白自己属于什么问题,碰到问题我们应该去医院专科就诊明确病因,比如40-50岁的人要排除是否是风湿性的,如果是因急早治疗避免加重。很多人说去医院不方便,或者去医院麻烦,那我们自己在家应该怎么按摩缓解疼痛?推荐几个小方法:1.当患者手臂外展向上时,置于病肩上的手用力下压,以阻止胸廓肩胛骨的运动,置于时下的手用力向上推,使病人的手臂尽量往上伸展,如此反复进行20 次。2.病人背靠墙站立,并将两手放于自己的头后,术者面对病人握住其正常一侧的肘部,使之靠墙(主要防止病人扭转身子),另一只手握住病人的病侧肘部顺势向墙壁用力下压,如此反复动作20 次。也可以用砭石在家进行按摩,加热砭具按揉肩部,以三角肌、肩胛冈上及下部痛点为主,亦可双手持砭块,在肩部行拿法3~5分钟,或者砭尖点按、点揉肩贞、肩髃、肩井、臂臑、天宗、肩髎、肩外俞、肩中俞、手三里、内关、外关、曲池、合谷等穴。按摩治疗可以缓解症状,但是并不是每一人都适合,如果疼痛有持续加重的倾向,还是要建议大家医院专科就诊,系统的诊治。
范昊华
中医外科
医师
哈密地区中心医院
话题
针灸对治疗肠梗阻有效果吗
肠梗阻是腹部外科常见病,属急腹症之一,临床表现为腹
痛、腹胀、呕吐、肛门排气排便停止,中医学称之为肠结、
关格。其病位在肠,病机可归为虚实两端,虚指脾胃虚弱,气
血化生不足,推动无力而发病;实指热毒、寒凝、湿阻、血
瘀、燥结等病因阻碍气血运行,导致肠腑传导失司而致病。
肠梗阻治疗包括基础疗法和手术两方面,其中基础疗法为是否手术均须应用的处理,包括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
乱、抗感染等。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情危急或上述治疗无效者,
目的是直接去除病因,解除梗阻。通过现在大量对中医治疗肠梗阻的研究发现中医的干预对肠梗阻患
者病情缓解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均有确切的协同促进作用。中医的治疗分为中药汤剂口服、中药的外敷、针灸的治疗,简单说一下针灸对肠梗阻的治疗:肠梗阻针灸疗法包含针刺和脐灸两种。其中针刺抑制高张
力、亢进肠蠕动的同时可兴奋低张力、迟缓的肠管,对胃肠运
动起双向调节作用。脐灸有温中散寒理气功效,操作简易,
安全性高,易于被接受,是肠梗阻协同治疗的重要选择。一般治疗肠梗阻使用较多的穴位例如:足三里(足阳明合穴)、天枢(大肠募穴)、关元
(小肠募穴)、神阙(脐灸用穴)、大肠俞、小肠俞、上巨虚(大肠
下合穴)、下巨虚(小肠下合穴)、合谷(大肠原穴)等。穴位选择方面,主穴足三里有理气调中、和胃消滞、扶正培元的功
效,是肠梗阻针灸治疗主穴;而配穴应根据梗阻部位和临床
辨证进行选取,力求少而精。尽管针灸治疗肠梗阻效果明确,但就当下而言,存在治疗机制不明确、疗效评价缺乏客观
检验标准等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
范昊华
中医外科
医师
哈密地区中心医院
话题
中医怎么治疗眼睛黄斑
中医治疗眼睛黄斑首先眼睛黄斑是什么?黄斑在眼底视神经盘的颞侧0.35cm处并稍下方,处于人眼的光学中心区,是视力轴线的投影点。黄斑区富含叶黄素,比周围视网膜颜色暗些。黄斑中央的凹陷称为中央凹,是视力最敏锐的地方。任何人的眼睛都有黄斑,它不是病理性的。但是目前有很多黄斑类的疾病,导致人们误以为黄斑本身就是病灶,这是不对的,没有了黄斑我们眼中的美丽世界会黑暗下去,因为看不到东西了。黄斑也会存在很多疾病,下面简单介绍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疾病:黄斑变性。黄斑变性一般是高龄退化的自然结果,随着年龄逐渐的增加,视网膜组织退化,变薄,引起黄斑功能下降,这也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它能引起中心视力的急剧下降,而中心视力是日常活动所必需的,如阅读、看时间、识别面部特征和驾驶等。它是不可逆的中心视力的下降或丧失,很难再治愈。老年性黄斑变性多发生在45岁以上,年龄越大,发病率就越高。发病率有种族差异,白种人的发病率高于有色人种。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该病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但是一般人对黄斑变性的认识与关注却不够。目前对黄斑变性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也提醒老年朋友,要重视眼健康,并建立定期眼睛检查的观念。黄斑变性,属于中医概念上的视瞻昏渺”、“暴盲”范畴,中医上认为眼睛与全身五脏六腑、气血津液、全身经络有分不开的联系,眼能够明辨事物,分辨颜色,离不开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的滋养,所以在治疗上以养为主,调理各机能的的协调性。五脏大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精,将五轮学说与五脏、五行结合,通过观察眼部各轮处的变化,推论相应脏腑内蕴病变,以五行的生克制化为出发点,辨证辨病使脏腑和则目自明。中医治疗方法步骤有四步:一、全面调节脏腑气血功能。 肝是人体贮藏血、调节血的主要脏腑,喜舒畅调达,最恶抑郁、生气。俗话说怒则伤肝,肝失调达,五行上肝主木,脾主土,肝气横逆,木克土,则肝克脾,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失常,脾与胃互为表里,彼此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则胃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中的轻微之精上疏于肺,肺得以濡养,肺的主要功能是主一身之气,人体组织脏腑的活动,气血、津液等的输布,都依赖肺气,脾胃功能失调也会导致肺的功能出现异常。肾藏精,肾为人之根本,肾水得以脾胃的运化上行降心火,心火得以脾胃运化下行蒸腾肾水,完成一个循环,肾气虚弱,冲任失调,气血不和,肾精不充,精失所养,致身体虚弱。五脏的问题会导致慢性外障眼病及眼底病后期,有退行性变化的内障眼病。治用肾气汤加牛膝、红花等以温肾益精行血, 调节脏腑气血,建固涩之功。二、疏通经络,改善眼底缺血状态。由祛风医与活血通络医组合而成。适用于风邪入络,血络瘀阻之证,治用防风、羌活、荆芥这种疏风解表之药。而内风一般多有五脏过及而化,主要还是调和五脏平衡。三、扶助正气,正气足则外邪不可干,提升机体代谢,加速血液循环。 通过扶助正气,提高肮脏功能活力,提高机体新陈代谢能力,在外感眼病中以外感风热最为多见,故眼科疏风清热法应用范围较广。如风重于热,流泪症状较重,或星翳浮起,可配伍适量的辛温解表医使用,以加强祛风止痛、祛风止泪、祛风退翳之功。间有风邪不挟热而挟寒、挟湿的,证中少见,但不可不注意辨证而灵活变化。四、补益气血,修复激活、营养视神经。 由补气医与活血祛瘀医组成。适用于气虚血瘀引起的眼科疾病。气为阳,血为阴,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血的运行需要依赖气的推动。若气虚推动乏力,血常因此而瘀阻。血运瘀滞,则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失去濡养,抗病能力降低, 睁眼乏力,久视眼珠隐隐作胀,黑睛边缘生翳,久而不愈,或外眼端好,视物昏朦,视神经乳头苍白,视网膜出血等。以上便是针对眼睛黄斑病变中医治疗方法做出的简单阐述,在了解的同时可以采取治疗措施。因为黄斑病变一般是中老年人长患的眼病,希望大家可以多关爱身边的老人,不要让黄斑病变伤害他们的晚年生活。
范昊华
中医外科
医师
哈密地区中心医院
话题